第104章 按时交货
没有人知道陆招娣是怎么交的货,只知道交货的人,是南朝谢家的当家谢承安。
兵部员外郎立刻上折子,说应该彻查陆招娣,一个药材商,竟然与南朝世家有牵连。
御书房里,贵妃正在读这封折子:“……与南朝谢家有私下交易。谢承安乃南朝望族谢家家主,陆招娣一介商贾,与其私交甚切,恐有通敌之嫌,望……”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一阵环佩轻响,伴随着轻盈的脚步声。太后的贴身宫女尖细的声音传来:“太后娘娘、安王妃驾到——”
太后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安王妃则一身素雅衣裙,面容恬静,眼神却锐利如刀。
得了陆招娣的药材,安王妃病愈,此次安王妃进宫,皇帝对她甚客气。
太后落座后,让安王妃也坐在一边。贵妃眉眼中闪过嫉妒,被太后敏锐捕捉到。
太后蹙眉:“我刚才似乎听见‘陆招娣’,那小姑娘不是已经交货了?怎么?还把人困在隆安寺?”
皇帝见状,起身走到太后身边:“母后,此事儿臣正要与大臣们商议。”
太后将折子递还给身后的宫女,淡淡道:“哦?是有证据?”
皇帝回道:“没有。”
太后言语温和:“陆招娣是药材商,南朝谢家是医毒大家,陆招娣在南朝有药材行,还有橡胶园,与谢家的人认识,并不奇怪。”太后的声音温和,却字字如针,“若是往来就是通敌,那大周与南朝贸易往来的商人,都得查不成?”
皇帝站在一旁,眉头微皱。
太后看向贵妃:“贵妃,你说,哀家说的对不对?”
贵妃立刻跪下答道:“太后说的极是。”
太后转向皇帝,缓缓道:“南朝医药向来闻名天下,比我们大周更为精进。不如就破格提拔陆招娣为朝廷药材使,专管与南朝的药材交流,促进两国医药往来,可好?”
皇帝略一思索,点头道:“母后所言极是。陆招娣既有此能耐,朕也乐见其成。”
贵妃嫉恨地看向安王妃,却不敢发出一丝声响。
安王妃则依旧保持着那副恬静模样。
贵妃与安王妃是亲姐妹,当年本该是安王妃入宫,贵妃给安王妃下了巴豆,贵妃代替安王妃进宫,一路挣扎才到今日荣光。
没想到她嫁给病秧子安王,却得了太后青睐。
现在只要安王妃在,太后都要折了贵妃的尊荣,让贵妃在安王妃面前跪着。
向来少言的安王妃看了一眼贵妃,轻声开口:“当年大皇子就是在南朝边境……自刎。安王扶了棺材回来,在城门口吐血晕倒。那场景……至今历久弥新。”
大皇子当年德才兼备,是太子最佳人选。先帝多次想立太子,大皇子都婉拒,说边关吃紧,不宜让太子戍守边疆,推让如今的皇上为太子。
皇上与大皇子一母同胞,感情尤为深厚。
安王妃在此时提起大皇帝,让皇帝心头百感交集。
太后叹息一声:“如今南朝谢家主动与我国药材商往来,或许是个契机。若能借此缓和两国关系,大皇子在天之灵,应当也会欣慰。”
皇帝应下:“母后与王妃说得对。陆招娣既与谢家有交情,正好派她去做这个药材使。——传朕旨意,封陆招娣为朝廷药材使,专司与南朝药材贸易事宜。”
------
定北侯府中,杜轻月独自站在屋内,指尖掐入掌心:“药材使?能与南朝谢家做买卖的药材使?那个**,凭什么!一个药材商,与南朝勾结,不仅没事,反而平步青云!”
当年她与匈奴做买卖,不过是皮草生意,皇帝听信谗言,要将杜家满门押送京城候审。
是她先得了风声,出卖自己的身体,得到紫河车,匈奴自此退后六十里,杜家才得了定北侯的封号。
可如今,那陆招娣竟什么都没有牺牲,就得了正大光明的药材使!
杜轻月看着远处皇宫高耸的城墙,心中思绪翻涌。
她心中有愤怒、不服,她本想那陆招娣对付琉璃公主,却在看见陆招娣化险为夷的时候,心中生出嫉妒。
她想问凭什么!
可这一句凭什么,要问谁?
她为了杜家,怀过一个匈奴杂种孩子!
杜轻月满目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