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准备北征
皇上没在庄严的大殿见他,而是在暖阁里。
暖阁里烧着一盆上好的银丝炭,火苗“噼啪”作响,整个屋子暖洋洋的,驱散了秋日的寒意。
皇上靠在铺着厚厚锦垫的楠木椅子上,身上盖着一件杏黄色的软缎披风,脸色看着比前些天差了些,脸颊微微凹陷,眼神也有些涣散,精神显得十分不济。
“臣萧砚舟,参见皇上。”萧砚舟走进暖阁,躬身行了个标准的君臣之礼,头埋得低低的,不敢直视皇上的眼睛。
“起来吧,坐。”皇上抬了抬手,声音有些虚弱,带着几分沙哑,指了指旁边一张铺着软垫的椅子,“不用拘谨。”
萧砚舟谢了恩,慢慢在椅子上坐下,身体坐得笔直,双手放在膝盖上,心里却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
暖阁里静了片刻,只有炭火烧得“噼啪”响,还有皇上偶尔传来的轻轻咳嗽声。
皇上先开口,语气很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萧卿,这些天大臣们天天催着立储,你也看在眼里。你是个聪明人,想必也知道,朕的身体……怕是撑不了太久了。”
萧砚舟心里一紧,放在膝盖上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
他没敢接话,只是低着头,恭恭敬敬地听着,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朕找你来,没别的事,就是想问问你,”皇上的目光缓缓落在他身上,带着几分审视,还有一丝期待,“你觉得,立哪个皇子为太子,最合适?”
萧砚舟吓得心里一哆嗦,差点从椅子上弹起来。
这可是实打实的送命题啊!
大皇子势大,二皇子根基深厚,三皇子势单力薄,不管他说立哪个,都会得罪另外两个。
以后要是哪个皇子登基,他这个曾经“站队”的人,肯定没好果子吃。
而且皇上心里自有打算,他要是说错了话,没猜中皇上的心思,说不定还会惹皇上不快,落得个“妄议储君”的罪名。
“皇上,”萧砚舟赶紧站起身,再次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紧张,“立储乃国之大事,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安危,臣人微言轻,实在不敢妄议。不管皇上最终立哪位皇子为太子,臣都会忠心耿耿,尽心辅佐,为大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你不用怕。”皇上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语气缓和了些,“朕知道你向来中正,没掺和他们兄弟之间的事,也没接受过任何一方的拉拢,朕信得过你。你就大胆说,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朕绝不怪你。”
萧砚舟迟疑了一下,还是坐回了椅子上。
他心里翻来覆去地琢磨,皇上这话虽然说得诚恳,但他也不能掉以轻心。
皇上是铁了心要听他的看法,要是执意不说,恐怕也过不了关。
可他又不能明着说立谁,只能换个角度,从君主应有的素质说起。
“皇上,”萧砚舟斟酌着开口,语气十分诚恳,眼神里满是真挚,“臣不敢说哪位皇子更合适,但臣觉得,做君主的,最要紧的是心里装着万民。江山是百姓的江山,不是个人的私产,百姓才是江山的根基。要是君主把百姓当草芥,只想着自己的私利,不顾百姓的死活,那江山肯定坐不稳,早晚要出乱子。”
他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接着说:“除此之外,广开言路也很重要。君主纵然英明,也难免有考虑不周的时候,要是能听进不同的意见,甚至是逆耳的忠言,才能少犯错误。还有,要远离奸佞小人,亲近忠臣良将,明辨是非,赏罚分明,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让百姓安居乐业。至于其他的才干、谋略,都是次要的,只要心里有百姓,愿意为百姓做事,肯虚心学习,自然能慢慢学好,成为合格的君主。”
皇上听着,没说话,手指轻轻敲着椅子扶手,发出“笃笃”的轻响,眼神有些放空,像是在认真琢磨他的话,又像是在回忆什么。
暖阁里又安静下来,萧砚舟也不敢打扰,只是静静地坐着,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皇上会不会满意他的回答。
过了好一会儿,皇上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你说的有道理,心里有百姓……是啊,江山社稷,终究是要靠百姓撑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朕还是懂的。”
他没再追问立储的事,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