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黄豆
进入九月后,天气热意渐减,早晚温差开始变大。
中午的温度还是比较高,但地里长成的庄稼却不管这些。
八月中旬还只是青色的黄豆,现在已经成熟。
叶子已经变得枯黄,豆荚也变成金黄色。
风掠过地头时,总带着股子脆生生的响。
那是熟透的黄豆荚在豆杆上轻轻碰撞。
凑近了看,金黄的豆荚鼓得像小元宝,荚壳薄得能看见里面两粒饱满的豆粒紧紧挨着。
这个时候只需要指尖一捏,就会“啪”地裂开。
豆杆底部的叶子大部分都落光了,只剩顶端几片枯黄的叶子卷着边。
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露出满杆挂着的豆荚。
黄豆不比其他,熟了的黄豆要及时收割,不然熟过头的黄豆很容易炸开。
之前忙着铺瓦的事情,耽误了一些时间没来收,现在空下来。
林禾带着沈大山、王三娘,还有跟来帮忙的大妞二妞,一行人戴着斗笠,拿着柴刀、绳子和扁担,来到了地里。
“这个时候倒也不算晚,若是再晚来几天,豆荚自己裂开,豆子就该掉地里了。”
林禾看着地里已经开始裂口的黄豆,心中稍安。
林禾话音刚落,沈大山便第一个行动起来。
他蹲下身,没有直接用柴刀去砍,而是伸出粗糙的左手,反手熟练地拢住一小把豆秆的中下部,将它们轻轻拢向自己怀里。
这个动作既能控制豆秆,又能避免豆荚因碰撞而炸开。
右手的柴刀则贴着地皮,刀刃微微倾斜,手腕发力,只听“唰”地一声轻响,一小把豆秆便被齐根割断。
他将割下的豆秆小心地放倒在身后空地上,避免豆荚直接撞击地面。
王三娘跟在他侧后方,将割倒的豆秆归拢起来,理顺。
然后用带来的稻草或柔软的草茎,动作麻利地捆扎成大小适中,松紧合适的豆秸捆。
这样捆起来既方便搬运,也利于后续的晾晒和脱粒。
林禾在沈大山旁边割黄豆,她的动作比沈大山稍慢,但同样稳健。
她一边割,一边对旁边跃跃欲试的大妞二妞开口。
“你俩别碰豆秆,上面的细毛沾到身上痒得很,
跟在后面,把掉在地上的豆荚和蹦出来的豆粒捡到篮子里就行。”
黄豆上的细小绒毛沾到身上很痒,尤其是小孩子皮肤嫩,抓几下就会起红痕,非常难受。
林禾从前帮老乡收黄豆的时候不知道,穿着短袖就去帮忙,结果回去之后手臂、脖子和小腿上全是自己抓出来的红痕。
所以尽管戴着斗笠、穿着长袖,但在劳作间,手臂和脖颈偶尔还是会碰到豆秆或豆荚。
那上面密布的细小绒毛沾到皮肤上,立刻带来一阵轻微的、刺刺的痒意,像被无数细针轻轻扎过。
林禾时不时就得直起腰,用袖子擦擦汗,也顺便掸一掸脖颈后的痒处。
沈大山后背衣衫很快湿了一片,紧贴在背上,他有时会忍不住扯长袖子盖住手背,用衣袖蹭一下脸颊。
结果把豆秆的碎屑也带到了脸上,混合着汗水,更是痒得他龇了龇牙。
大妞和二妞的小篮子是娘前几天刚编的,竹条泛着浅黄的新色,提手处还缠着布,怕磨着她们的手。
两人跟在王三娘身后,步子迈得轻悄悄。
地里的豆茬刚割过,断口处还带着青白色的嫩芯。
枯黄的豆叶铺在地上,风一吹就打着旋儿飘,藏在下面的黄豆粒,成了她们要找的“宝贝”。
二妞眼尖,走两步就蹲下来,小手扒拉着贴地的枯叶。
“哗啦”一声,几片干叶被掀开,底下躺着三粒黄豆。
圆滚滚的黄豆掉在地上,沾了点泥巴,却还是透着淡淡的黄。
二妞指尖捏起一粒,黄豆在指缝里轻轻滚了滚,她赶紧往篮子里放,又去捡另外两粒,嘴里还小声数着。
“一、二、三……姐姐,我又找着三颗!”
大妞走得慢些,眼睛盯着豆茬根部。
她瞧见奶奶割豆杆时,有的豆荚会卡在豆茬的枝桠间,或是掉在根部的小土坑里。
她蹲下身,手指顺着豆茬摸下去,果然在一截粗些的豆茬缝里,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