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将计就计,瓮中捉鳖
林修文走后,京城的空气仿佛都变得粘稠起来。
林以棠每日入宫,守在假太子的床前。她用金针续着他的命,却又巧妙地控制着剂量,让他维持着一副“气息奄奄,随时可能咽气”的模样。这出戏,她演得滴水不漏,连最苛刻的太医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皇后日日以泪洗面,皇帝也肉眼可见地憔??悴下去。整个皇宫都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靖王成了这片愁云中唯一的“阳光”。他几乎每日都会进宫请安,对皇帝嘘寒问暖,对假太子的情况表现出恰到好处的关切与悲痛。他几次与林以棠在东宫碰面,言语间总是有意无意地试探。
“林医官真是辛苦了,日夜操劳,还望保重身体。”靖王温和地笑着,眼底却毫无笑意,“不知傅将军的伤势如何了?本王前日送去的人参,可还合用?”
“多谢王爷挂心,他身子骨硬朗,已无大碍。”林以棠垂眸答道,心如明镜。他在提醒她,傅云堇的命,也捏在他手里。
“那就好,那就好。”靖王点点头,又叹了口气,望向内殿,“太子吉人天相,定能等到林小侯爷寻回神药。只是……国不可一日无储君,陛下也要早做打算啊。”
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林以棠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王爷说的是,一切但凭陛下圣裁。”
与此同时,一路南下的林修文,已经脱胎换骨。他不再是那个咋咋呼呼的侯府公子,而是换上了一身不起眼的短打劲装,混迹于江南水乡的各个码头和茶馆。他牢记傅云堇的指点,不去碰那些明面上的大商号,专挑那些藏在小巷深处,看起来生意冷清,却总有神秘客人出入的铺子。
江南钱家的势力盘根错节,要从中找出线索,无异**捞针。林修文也不急,他白天呼朋引伴,掷骰喝酒,俨然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晚上则化作一道黑影,游走于各大商铺的屋顶之上。
一连半月,他几乎摸清了钱家所有产业的底细,终于让他发现了一个疑点。在苏州城外的一座名为“观音禅院”的尼姑庵,香火并不旺盛,庵里的尼姑也深居简出。但每隔三日,便会有一辆来自钱家米行的马车,ostensibly是去送米粮,可卸下的货物却远不止米面,还有大量新鲜的瓜果鱼肉,甚至孩童的玩具。
尼姑庵里哪需要这些?
林修文心中有了计较。他没有贸然闯入,而是选择了一个更符合他性格的法子——搅混水。
他花重金,雇了城里最大的混混头子,散布出一个消息:钱家米行私藏了一批从海外运来的火器,就藏在观音禅院的地窖里,谁能拿到,便可雄霸一方。
这消息一出,苏州城里的大小帮派瞬间炸了锅。对这些刀口舔血的人来说,火器比黄金更有吸引力。当天深夜,几拨人马不约而同地摸向了观音禅院。
一时间,寂静的禅院杀声震天,火光冲天。隐藏在暗处的荆兰卫猝不及防,被迫现身与那些江湖匪类厮杀起来。场面乱成一锅粥。
林修文就蹲在不远处的大树上,嗑着瓜子看好戏。他等的就是这一刻。趁着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在前院,他身形如狸猫般潜入后院一间独立的跨院。
院子里静悄悄的,与前院的喧嚣判若两个世界。他推开一间亮着灯的屋子,一个身穿锦衣的小男孩正坐在桌边,借着烛光,一丝不苟地临摹着字帖。他看起来与宫里那个假太子一模一样,但眼神却截然不同。那是一种饱经世事、与年龄不符的沉静和戒备。
听到动静,小男孩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慌,但很快又镇定下来,冷冷地问:“你是谁?”
林修文没回答,几步上前,飞快地撩开他左耳边的头发。一枚清晰的月牙形朱砂痣,赫然在目。
找到了!
“跟我走!”林修文心中大喜,伸手就要去拉他。
“我不认识你。”小男孩却警惕地后退一步。
就在这时,门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几名手持利刃的荆兰卫堵住了门口。“好大的胆子!竟敢闯到这里来!”
林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