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俘虏归心,时迁潜入
宴会上。
太监又转达了徽宗对其他将士的关切,说了些好话。
酒足饭饱,太监被灌醉,抬进房间休息。
众人散席,一个禁军找到武松,拿了一个红木匣子交给武松。
“小的受茂德帝姬托付,将这封信交给武待制。”
武松接了,打开匣子,里面一封信。
“进来坐。”
禁军跟着武松进了房间坐下。
武松打开信封,里面是赵福金的亲笔信。
除了说平日里的事情,赵福金说蔡京、童贯和高俅每日都在进谗言,她抓到了好几回。
又问武松何时回京,她很思念。
信看完,武松小心放好。
拿了笔墨,武松马上写回信:
心爱的福金:
来信已收到,见字之时,思念无限。
离别已有71天,无日不思、无夜不念,相思之苦,何可胜言。
西夏兴兵三十万,已到西安州城下,战事危急。
但无需忧心,我自可破敌。
夏日炎热,京师暑热犹甚,切莫多动,多饮莲子羹,保重身体。
千言万语,无以言表,只待凯旋,当面再叙。
爱你的武松。
写完,武松把信封好,放入红木匣子。
“路上辛苦,你拿着路上吃茶。”
武松拿了两锭金子,塞给禁军。
禁军慌忙道:
“小的岂敢收武待制的金银。”
“不收便是客气了,拿着。”
禁军这才收了,拜道:
“谢武待制赏赐。”
禁军小心收好匣子,退出房间。
武松坐在房间里,心中暗道:
蔡京那几条老狗果然说坏话,好在赵福金替自己说好话。
龙图阁待制能赐封下来,说明赵福金说话更管用。
果然,搞定赵福金就能搞定徽宗。
到了第二天,太监就带着禁军离开了。
西安州还在交战,太监胆子小,怕有危险。
武松一行人送出城外,给了些金银作为路费,太监欢喜去了。
“恭喜二郎,现在要称为武待制了。”
赵楷调侃,武松骂道:
“待制算个屁,等你当了皇帝,给老子弄个王爷当当。”
赵楷嘿嘿笑而不语。
回到城内,刚好戴宗、时迁回来了。
他们昨夜悄悄出城,潜入西寿保泰军司打探辎重所在。
情况和武松预料的有点不一样,西夏的辎重粮草不在西寿保泰军司。
赵楷好奇道:
“那就怪了,三十万大军出动,必有粮草辎重随后。”
“西夏兵马在西寿保泰军司集结,辎重必定屯在附近才是。”
武松没说话,让戴宗、时迁去休息。
自己带着扈三娘到了营地,白石子一帮人还在操练。
见武松进门,所有人停下来。
“西寿保泰军司的粮草辎重,存放在甚么地方?”
刘二走过来,说道:
“俺是西寿保泰军司的,粮草平日里就在寨内。”
“不过,军寨西北面有座山谷,也可以囤积粮草。”
武松问道:
“距离军寨多少路程?”
“约莫十里,那里有粮仓。”
几乎可以肯定,粮草肯定就在山谷里了。
三十万大军出动,辎重不可能距离太远,因为粮草的运输很费车马。
“三娘,给他们每人发十两银子。”
“好。”
武松对着在场三百人说道:
“以后,每月十两银子,是你们养马的钱。”
“每个人两匹马,粮饷另有补给。”
粮饷照样发,每月还有十两银子,这等于就是福利。
在西夏的时候,饭很难吃饱。
至于饷银,名义上是有的,实际上几乎没给过。
大宋军队有拖欠军饷的问题,西夏更严重。
听到武松的话,大家都愣住了。
武松没有理会,直接离开营地。
扈三娘点了十几个人,跟着到仓库拿银子。
这些银子,都是武松自己带来的。
银子发下去,每个人一定十两纹银,看得他们两眼发光。
很多人第一次见到银锭,拿在手里翻来覆去把玩。
“俺滴娘,这便是银锭啊,有了这银锭,俺可以买地娶媳妇了。”
扈三娘没有搭理他们,转身去追武松。
在她眼里,武松才是最重要的。
李成龙摸着手里的银锭,骂道:
“**,甚么兀卒、甚么王爷,都不如武将军好使。”
“这是银锭啊,老子在静塞军司十年,只见过没摸过!”
刘二把银锭放在衣服里,啐道:
“自今日起,老子就跟着主人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