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否决
党建国转过身,声音沉稳而坚定的说到:
“现在宣布自治?
是嫌我们死得不够快吗?
伦敦那些老狐狸,
巴不得有人跳出来当这个‘自治’的出头鸟!
他们乐见其成,
因为这能名正言顺地甩掉财政包袱和安全责任,
还能利用我们牵制北方的注意力。
但这也意味着,
一旦我们宣布自治,
英国对我们的直接军事保护,和**支持将大幅减弱,
甚至可能暗中使绊子。
让我们独自面对周边的压力、
安南的乱局、
周边国家的猜忌以及美国更直接的干预!
劳德刚走,美国正想方设法把我们绑上战车。
我们一旦宣布自治,
美国会立刻加大渗透和控制的力度,甚至可能要求驻军!
‘独立’的南洋邦联,
对美国来说就是一块更美味的、可以随意切割的肥肉!
这也将被四九城视为赤裸裸的敌对行径!
即使有春花在,也绝对会引发最强烈的敌视和制裁!
我们与内地的脆弱联系,和贸易通道可能瞬间断绝!”
自治口号固然能鼓舞一部分人,
但也会让南洋内部本就复杂的民族、地域矛盾更加激化。
土著势力会怎么想?
其他华人宗族会服气吗?
在根基未稳、武力不足、经济命脉尚被英美部分掌控的情况下,
贸然树起自治大旗,等于点燃了内部动荡的**!
所以,挂在大英帝国这面破旧,但还有点用的旗子下面,
利大于弊!
我们可以借壳生蛋,
利用殖民地的身份获得一定的国际承认,
利用英国残存的影响力平衡各方,
利用‘南洋总督府’这个相对模糊的身份与各方周旋,闷声发大财,苦练内功!
自治?
等我们的钢铁厂能造坦克,
发电厂能点亮整个南洋,
民兵组织能抗衡正规军的时候,再谈不迟!
这份文件收好!
这是我们的底牌之一,也是未来谈判的筹码,
但现在,让它继续睡在保险柜里!”
党建国的冷静分析和果断决策,
让原本有些躁动的会议室迅速恢复了理性。
陈秀梅和苏珊交换了一个眼神,
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赞许和一丝后怕。
的确,自治的诱惑如同美丽的毒苹果,
现在摘取,为时过早。
框架既定,整个熊猫(南洋)体系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
轰然启动,进入疯狂的加速状态。
大英帝国的贵族和资本家们,
在苏珊巧妙的游说和“新财路”的诱惑下,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和“慷慨”。
一封封电报飞向伦敦、伯明翰、格拉斯哥……
无数被封存、被淘汰、甚至即将被当作废铁处理的机器设备——
车床、铣床、冲床、蒸汽锅炉、发电机组部件、
古老的纺织机械、
甚至整条整条被拆解下来的老旧生产线——
被打包装船,
以“象征性”的价格或“友好援助”的名义,
源源不断地运往和平市和其他几个海港城市。
党建国对此照单全收,他的指示简单粗暴:
“只要还能拆出有用的零件,
或者能当教学模型,统统拉回来!
我们现在是捡破烂起家,不丢人!”
煤钢联合体的规划如火如荼,但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面前:
南洋总督府控制区内的铁矿储量,贫乏且品位低,
根本无法支撑一个哪怕年产万吨的钢铁厂!
党建国的目光投向了广袤的澳大利亚。
“苏珊,联系澳大利亚的矿业公司,
主要是哈默斯利(Hamersley)和BHP,谈判长期铁矿石供应合同。
价格可以谈,运输是关键,要锁定吨位和相对稳定的运费。
我们不急,电厂和钢厂的基础建设还需要时间,
但谈判必须先启动!”
既然伦敦的老爷们想要占便宜,
那就狠狠的出力吧!
与此同时,香港的熊猫(香港)国际有限公司也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期。
以轻工业和加工贸易为主的工业区,如同磁石般吸引着人流。
南天门到工业区那座横跨海湾的大桥,
每天清晨和傍晚都上演着蔚为壮观的景象:
成千上万的工人,穿着蓝色或灰色的工装,
如同汹涌的潮水,乌泱泱地涌过桥面,
奔向各自的岗位或返回拥挤的宿舍区。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