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注资
陈寿亭闻言斟酌片刻。
“白督军实不相瞒,我和家驹来这么早,就是想见见您,请您能关照关照,让咱们的飞虎牌进入津门。”
“您说在津门建染厂”
说道这,陈寿亭咧嘴一笑,“督军,做生意哪有不想的,一个津门、一个沪上,我做梦都想把染厂开过去。”
“哈哈哈”
白敬业闻言哈哈直笑,“痛快!陈掌柜快人快语,一起干一杯。”
他放下酒杯很是真诚的说道,“陈掌柜,既然有这个心,有没有兴趣跟我合伙,把大华染厂开到津门来?”
陈寿亭闻言怔住,“督军您也想涉足印染业?”
“唉!”
白敬业长叹一声,“做生意赚钱自然谁都想,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在其位、谋其政,我不当这个督军,凭白家的财富,我当一辈子纨绔子弟,钱也是花不完。”
陈寿亭微微颔首,确实如此白大善人没吹牛逼。
百草厅就算没有白敬业,虽然不够华夏天花板那一批巨商,那也是天花板下的顶级豪门。
“可我看见华夏的轻工业被岛国人打压的这么惨,我这心里心痛啊!”
“陈掌柜在青岛应该比我了解的更多吧?”
陈寿亭闻言叹息,“却如督军所说,这些岛国商人仗着价格便宜,让咱们不少的染厂都活不下去…”
别看陈寿亭在青岛折腾的风生水起,但是不代表总体华夏的纺织业都那么昌盛。
为啥岛国人能占了整个华夏纺织业50%以上的份额。
还得怪倒霉的汉斯,欧战开始之前华夏的纺织印染业是三分天下。
华夏最少、岛国中等、汉斯最多。
但是华夏民族纺织业靠着购买汉斯的机器和染料是可以生存的。
欧战一结束,青岛被岛国人弄了过去,汉斯的遗产全让岛国掠了过去。
再加上汉斯国内,大部分轻工业转成军工,机器和化工这方面价格也就上去了。
这么一来原本就生存不太好的民族纺织业更加难以生存,岛国甚至在青岛有纺织行业的全产业链。
从棉花粗加工、纺织、印染,再到纺织机器的生产,拿什么能跟人家干?
“所以白某想号召有志之士,一起跟他们岛国人斗一斗。”
白敬业自饮了一杯,“我要以津门为中心,联合沪上对小龟子的纺织业进行全面围剿。”
“夺回属于我们华夏的份额,让国货重新发出光彩!”
“这…”
陈寿亭听完皱了皱眉头,“督军,这恐怕有点难吧。”
因为在白敬业面前,他说话比较委婉。
他就差直接说你在吹牛逼呢吧?
“呵呵”
白敬业呵呵一笑,“陈掌柜觉得白某是在痴人说梦?”
“不不不,我绝没有这个意思”
陈寿亭赶忙解释道,“我不是不相信督军,督军您的所作所为,我陈六子都看在眼里,只是和龟子竞争我们确实不占优势。”
“单独对付一个两个的还好说,可是要抢他们整体的市场…”
没等他说完,白敬业接过话茬,“我知道他们在原料、价格方面有优势。”
“我要做的就是延续沪上事件的余韵,利用抵制岛国货这段黄金时间,将我们的不足之处通通补足……”
大善人是吹牛逼的那种人么?
他吹过的牛逼哪样没实现,都是在有根据的吹。
沪上事件以后,岛国货被大范围抵制,并且岛国商人在沪上还要向公共租界交大量的税。
现在正是好时机,促进民族纺织业的发展。
历史上荣家就是趁这个时机扩大生产,成为了全国的面粉和纺织大王。
白大善人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时机,他比其他人要更有优势。
沪上和津门的规则是他来定的,在关税方面他享受着最大的福利。
而且机器方面,别人跟他比不了,保罗博士已经回了汉斯,会为他拉开一大批企业。
能给他解决机器和染料方面的问题。
纺织只有三个难点,机器、原料和人才。
原料他准备领先岛国一步,从鹰酱那里引进长绒棉,在华北一带种植,用于高端布的纺织。
可惜的一点,边疆不在他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