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郡主府的喜讯
她坚定地摇摇头:“不成,如今我身边就一个盈袖能靠得住,若让她开了脸成了姨娘,日后必定与我离心,我——经不起了。”
徐大太太见女儿神色凝重,心头咯噔一下。
还想细问,却又问不出口。
母女二人陷入了深深沉默。
过了好半晌,徐诗敏才抬起眼来,眼底一片泪光闪闪:“娘,他、他心里有她,他根本没放下……”
“谁?”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既放不下,又干嘛还要来招惹我?”徐诗敏再也止不住泪水,泪珠如断了线一般,簌簌落下。
她靠在母亲的肩头,瞬间哭成了泪人。
徐大太太突然明白了:“你是说……虞四?”
房中呜咽的哭声一直到半个多时辰后才渐渐停息。
徐大太太离府告辞。
坐在马车里,摇摇晃晃地往回赶。
她面色沉重,似有千斤重的烦恼压在心头,迟迟不得化解。
身边的婆子欲言又止,最后化成一声叹息。
“你也觉着无奈可笑,是不是?”徐大太太感慨发问。
那婆子本就是跟在她身边几十年的老人了,徐家姊妹也是她看着长大的。
见自家主子两个女儿的婚事都这般不如人意,她也一阵惋惜心疼,却不知说什么才好。
“姑娘们大婚之前,太太都有去佛寺或是道观求过,不都说是正缘的么?老奴只是不明白,咱们府上的姑娘也不是拿不出手见不得人,怎么正缘也这样辛苦呢……老奴今天见着姑娘,也是心疼不已。”
婆子说着,连连拭泪。
“说是正缘,可人家也没说正缘一定过得好呀。”
徐大太太冷哼两声,“当初我嫁过来的时候不也说是正缘么,确实是,这些年相敬如宾,为他生儿育女,操持中馈,不是也大半辈子过下来了么,怎么就不是正缘了呢。”
婆子一阵茫然。
是啊,正缘又不是说一定会琴瑟和鸣,格外甜蜜幸福。
正缘只是说,两个人这辈子注定要做夫妻罢了。
徐大太太深吸一口气:“事已至此,再说旁的也无益,人选你去挑,我对你的眼光还是很放心的;诗敏那孩子心思重,有些话也不愿多说,你应当明白。”
婆子应了一声:“太太放心,老奴晓得轻重。”
又隔了一段时日,玉厚郡主再次登门。
这一回她更是欢天喜地,乐得眉笑颜开,奉上了丰厚的礼物,还有一匣子银票。
不等虞声笙开口问,她自己就先打开了话匣子。
听她如滔滔江水般的说了一天井的话后,虞声笙总算听明白了。
“你是说……凤阁老回乡后,便差了他孙媳来府上提亲了?”
“可不是么!”玉厚郡主欢喜地拍手,“我还想着如何慢慢磨一磨呢,谁能想到事情竟这么顺!那凤小哥也是再乐意不过,送了凤阁老回乡后,便快马加鞭赶了回来,顺道还带回了凤阁老的手书一封,这事儿才办得这样顺当。”
玉厚郡主本就欢喜那凤阁老的曾孙。
只是她家是女儿,她不好表现得太过热情。
又不愿女儿与这么好的儿郎失之交臂,整日沉浸在烦恼与快乐中。
凤阁老让带回的手书,催促着凤小哥的母亲登门提亲,这就让一切烦心都尘埃落定。
“你可是我们府上的大媒人,等他们成婚了,你务必要来吃喜酒,主桌之上必定有你一席之位!”玉厚郡主兴奋得满脸放光。
“这样好的事情你就算不来寻我,我也要主动登门的,哪有洞了房就把媒人丢过墙的道理!”
虞声笙半开玩笑。
惹得玉厚郡主越发雀跃。
后来闻昊渊听妻子提起这件事,半点不惊讶:“凤阁老还是跟从前一样的风格,办事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我还以为你会说人家仓促草率了呢,这才见了一面,就定下了儿女亲事。”
“他们两家说起来平日里没什么往来,但实际上都是京中知根知底的人家,以凤阁老的能耐人脉,想要查清楚玉厚郡主府上的情况那是再简单不过。”
别看这男人平时粗枝大叶的,关键时刻还真不掉链子。
她很喜欢跟这样大智若愚的人谈心说笑,能省不少事。
她眉眼一弯:“也对。”
“不过,你不是不喜欢郡主府上的那位段大人么?”
“是不喜欢。”虞声笙快人快语,“不过那位段大人的青云之路也就这样了,他倒有一样好处,就是惧内,有玉厚郡主替他拿捏着,他翻不了身的。”
“对了,大哥身子怎么样了?”
几个月过去了,虞声笙头一回主动问。
“还成,就是依然对过往记不太清,他日日在自己的院中,空了就练拳习武,停下来时便与露娘伴在一处。”
闻昊渊一阵叹息,“先这样吧,等等寻来更好的大夫再给他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