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诙谐夫子,玩中学
同窗好理解,就是在一起读过书的。
至于同年,通常指的是同一年参加殿试被录取的人。
当然你若非要说同一年参加秋闱中了举人的也算是同年,那也行,只要不怕被人耻笑即可。
至于师门就更重要了。
官场上。
有个好恩师堪比有个好爹。
譬如说,某一届会试,你中榜了,那这主考官就算是你的恩师了。
如果你的恩师后来一路青云直上,那你大概率也能跟着一起往上升迁。
反之,若是你这个恩师没两年就被罢黜了,那你除非另投他路,否则大概率这辈子就这样了。
这是主考官为恩师。
至于广义上的恩师那就更多了。
譬如方子期同周夫子这样的,或是方子期同刘青芝这样的。
将来刘青芝若是真入了阁,当起了刘阁老,还能不提拔提拔自己这个颇为看中的小徒弟吗?
至于周夫子就更别说了,若是周夫子将来在官场上能有所作为,恨不得将心都挖出来给方子期吃了。
甚至方子期拉着他扯旗**,周夫子都不带犹豫的。
方子期同赵笔耕简单攀谈了几句后,就各自看书去了。
半个时辰后。
天班的夫子宋观澜走了进来。
原本天班是由刘青芝亲自授课的,不过现在刘青芝升任了汉江省学政兼按察副使,所以不可能日日都来授课了,大部分课只能由宋观澜宋夫子代为教导。
这位宋观澜宋夫子看年龄,也就四十岁左右,看着同他爹差不多。
也不是是哪年中的同进士。
其实哪怕是四十岁中进士,也算是比较年轻的了。
毕竟科举这一路,实在是太艰难了。
考到四十岁中进士一点也不奇怪。
殊不知…五十岁的老童生比比皆是呢!
经过刘青芝的提醒,方子期知道这宋观澜宋夫子之前还曾拜在他门下,只是他没有正儿八经地将其收入门下,只是平日里指教了几句。
按照刘青芝的话来说就是宋观澜算是他的记名弟子。
但是方子期算是他的关门弟子……
嗯!
也就是说。
这宋观澜宋夫子还算是他的…师兄?
只是方子期去了那么多次小院,都不曾见过这位宋师兄就是了。
当宋夫子走进来后。
所有学子起身行礼。
同时齐声道:“夫子安!”
宋观澜点点头:“坐下吧!”
“今日我们讲解《大学》……”
……
这位宋夫子授课的时候,比较诙谐。
时不时的,还能说几个冷到掉渣的笑话。
教室内一时间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谁能明白此句何意?有何警醒?”
宋夫子的目光横扫了一眼全班。
此刻已有数名学子举起了手。
方子期心中一叹。
这就是夫子的差距啊!
在地一班的时候,夫子提问,那些同窗们别说是举手了,一个个恨不得将脑袋都塞到肚子里去,一个个的都像是鹌鹑……
但是在天班,夫子提出一个问题,同窗们争相举手想要回答。
实是因为这宋夫子待人亲善和蔼,所以学子们都愿意与其交流。
“子期!”
“你来答!”
突然,宋夫子直接点了方子期的名字,正陷入感慨中的方子期微微一愣。
我吗?
我也没举手啊……
我的好师兄。
你放着这么多举手想要表现的学子不叫,偏偏叫我?
这是特地要整我?
回头我就去找老师控诉!
“夫子!”
“此句之意是……明确自己应该达到的某种境界和应当停止的脚步,我们的内心才能有更加明确的方向,而在有了明确的方向后,我们的内心才能逐渐平静,等到我们的内心彻底平静了,继而才能安稳!安稳了,我们才能继续未雨绸缪地去筹划未来,如此,最终才能取得收获、实现应有之目标。”
“《大学》中的这段话真正想要警醒世人的是……应当先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边界在何处,否则就会因为心浮气躁而无法深思,最终只能一事无成。”
“静心思考,远比盲目跟从更为重要。”
方子期朗声道。
这倒是不难。
就是释意罢了。
正常只要是个秀才都会。
这么简单的问题,倒也怪不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