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一、楔子
东汉中平六年,三月末,洛阳,永安宫。
拂晓时分,东边的山峦尚隐在寂静的灰色云雾中,连轮廓也看不清,只灰雾上洇出了一点点暗醺色,愈向上愈浅,渐渐褪白回青,直到从淡青成了深琉璃青,东南方向,还悬着一颗淡亮的孤星。
蹇硕一路走得很快。
他体格高大,身形魁梧,在宫中又任着上军校尉,不怒自威,气势凛然,以至于让人实在很难把他同“宦官”俩字儿联系起来。
走进宫中偏殿的时候,老远就看到一个孩子小小的身影,那孩子蹲在南垣墙角的一片绿郁又矮小的草丛边,时不时动一下。
走近了发现,那就是一丛再常见不过的野草,倒卵圆的披针叶,钟形的绿萼上绽着一朵朵比米粒略大的翠蓝色小花。而那孩子正在摘露水刚刚干透的草叶子,他只拣尖端上最嫩的部分采,又细致又慢,脚边放着只黑陶盂,嫩叶只覆了薄薄一层底。
“殿下,这又是什么药?”他半蹲下.身,与这孩子平齐,耐心地温声问。
“通泉草。”那孩子闻言,边答话边站了起来,回过身来面向他,“蹇校尉来了。”
他大约八九岁模样,肤色是宫中贵人惯有的白皙,眉目深秀,稚气而干净。态度是一惯的进退有据,却也疏离。
“殿下今日不上课?”
因为尚未满月就丧了母,这位董侯自幼由董太后亲自抚养,悉心教导,三岁上就开了蒙,延了大儒为师,除却旬休,天天卯初即起,进学上课。
“季先生昨晚偶感不适,是以放假一日。”孩子的声音难得有了些起伏,语气略低了下去,“先生一向脾虚胃弱,大约是旧疾又发了,所以,我来采些药。”
顿了顿,那孩子又道:“祖母已经起身了。”
“奴今日不是来向太后问安的,是……奉了圣命,来接殿下的。”蹇硕面上的笑容更可亲了几分。
他心里有自己的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