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首发
赵忆年笑笑,看向那些反对的官员。
那些官员们昂首挺胸的,什么都全然不怕的姿态,赵忆年蓦地一笑:“哈哈,朕有伴了~”
大家摸不清头脑,不知道赵忆年说的有伴指的是什么时,赵忆年又说道:“反对的人回去收拾收拾,明日与我一起前往边塞支援!”
官员们大惊失色,尤其是齐尚书这个领头人,他不可置信的看着赵忆年,现在的皇上让他感到陌生。
鲁侍郎闻言又站了出来,他说道:“皇上,与其让他们这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去,还不如让微臣带队前往支援!您就在宫里等着微臣成功的消息。”
虽然鲁侍郎说的话不好听,可齐尚书还是站了出来挺他。废话,不挺的话他就要被发配边塞去了!
赵忆年很欣慰能有鲁侍郎这样的好臣子,可他的目的可不单单是击退边塞敌寇,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打破重文轻武!
让这些不食肉糜的家伙好好的看一看!
赵忆年摇摇头:“鲁侍郎好好的在帝都给朕看家吧!朕带着这些待遇好、地位高的人上战场,保、家、卫、国!”
想到了什么,赵忆年又补充了一句:“违者押入天牢,斩!”
真是讽刺,不要命上战场保家卫国的人得到的俸禄报酬及地位那么低,反而天天待在温室里办公的文官比他们高出一截来!
赵忆年没有看不起文官、觉得文官不好的意思,他只是觉得悲哀,都是身为大庆的子民,为何文官就不能共情一下武将呢?
这时底下没有站出来的内阁阁老们以及踏踏实实做事,不参与齐尚书领头的对武官围剿的官员们纷纷都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他们跟着首辅跟对了!不用跟那群老顽固嫩顽固去边塞!
鲁侍郎稍微一思索就猜到了赵忆年的用意,他微微颔首,回到了队伍里。
只剩下齐尚书一人站在中间看着赵忆年,此时赵忆年心情很好,他问道:“齐尚书还有什么事吗?没有的话就散会了。”
齐尚书呆愣愣的摇头,回到属于他的队伍里。
这个时候齐尚书还猜不到赵忆年的用意,那就是他蠢了,可是猜出了也没用,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改不了了。
下午赵忆年让卫时喊来宋先生,可在嘴巴里转了又转,最后让卫时去喊的是首辅。
赵忆年原先是想喊宋先生的,可宋先生现在还是白丁,没有官职在身,纵使有这个本事,恐怕也难当监国大任,是以,还是喊首辅过来为好。
赵忆年给了卫时一个眼神,伺候主子多年的卫时仅凭这一个眼神就知道了赵忆年的意思,赶紧搬来一张椅子给首辅坐。
首辅礼貌的朝卫时点点头,再向赵忆年道谢。
赵忆年直接开门见山:“首辅,朕明日就出发边塞,朕不在的这些日子劳烦首辅代为监国了。”
赵忆年说着就站了起来给首辅作了一个揖。
首辅连忙站起来回礼。
晚上,赵忆年一身轻松的回到坤宁宫吃晚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赵忆年就已经常住在坤宁宫了,很少去乾清宫了,是以他的所有东西都在坤宁宫。
用过晚膳后,万嬷嬷带着孩子们消食去了,宋谣和叮当给赵忆年收拾东西,明日出发边塞。
宋谣有些烦躁,她瞪了一眼赵忆年:“你自己的东西你自己收拾不就好了,我又不知道你去到那边需要用到什么,也不知道你常用的东西是哪一些。”
赵忆年躺在矮榻上,看着宋谣为他忙前忙后的,这个感觉还不赖。
当然,是在他刻意的忽略宋谣的吐槽时。
明日就要前往边塞了,夜里的赵忆年哄着宋谣一次又一次,宋谣也半推半就的满足他。
毕竟一来一回的可能要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她也是会想赵忆年的。
第二日天还没有亮,赵忆年收拾好自己,蹲在床边亲了亲宋谣,就出发了。
因为要带着那群文官大臣,赶路的速度很慢,在第十七日终于抵达了边塞,年已经过了。
宋烨提前就收到了赵忆年来的消息,他还特意为这个皇帝妹夫准备了一个大帐篷。
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赵忆年不是自己来的,他是带着几十个大臣一起来的。
看到乌泱泱一大群人的宋烨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些人莫非都是皇上带来支援他们的?
可这些人看起来弱弱的样子,让宋烨很难相信是过来支援他们的。
前往边塞的路上,赵忆年骑马坐马车换着来,可还是被这连日的奔波给累到了,他强忍身体不适跟赵忆年和周晴说话。
在宋烨问到身后的这些人时,赵忆年笑了,笑得很神秘,他说道:“这些人都是朕带过来支援将军的,将军可随意指挥。”
宋烨懵了,看着那群人,一个个柔柔弱弱的,肩不能扛手不能挑的,到底是来捣乱的还是来支援的?
齐尚书听到赵忆年的话,连忙给自己找补,他堂堂一个尚书能让一个蟒将给指挥了?那当然是不可能!
在宋烨安排小兵带赵忆年前去安置时,齐尚书托着两条腿上前去,“宋贤侄,本官此次随皇上前来是为了视察咱们边关将士们的,在这里的日子就劳烦宋贤侄了。”
宋烨又愣住了,但他还是点头,安排人支帐篷去给这几十个官员安置。
在赵忆年还没有来之前,宋烨已经查清楚了将士们怎么突然间的萎靡,原来是敌寇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知道边塞的将士们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了,而他的夫人还前来探望他。
敌寇就用这个为突破点,瞬间瓦解了将士们。
如若是在平时的话,将士们是不会被他们的这些话给整低迷的,坏就坏在现在这个时候是临近过年的时候。
敌寇就是利用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瓦解他们的战斗力!
在宋烨的劝说下,将士们已经恢复了先前的战斗力,在敌寇第二次挑衅时,杀了他们一个回马枪!让敌寇损失了不少人。
但这终究只是一时的,要是想要长期的收拢将士们的心,那必然是要放将士们回去过年,或者是安排将士们的家人过来团聚。
放将士们回去过年容易,可谁来守边塞?
让将士们的家人过来团聚何其容易?且不说家人们放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