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抓阄定鱼塘
就在这时,德高望重的老会计站了起来,他推了推老花镜,缓缓说道:“都别吵了,这样争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咱干脆来抓阄,全看运气,谁也别埋怨,这样最公平。”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安静了下来,众人面面相觑,思考着这个提议的可行性,脸上的神情各异,有无奈,有释然,也有仍带着一丝不甘的。
小常心里挺憋屈,自己的老子当个小队长没给自己捞半点好处,到部队去,弟弟也不能照顾,不会找关系,现在部队不能去,村里的鱼塘也要回避,暂时不回避,作为普通村民,也可以承包,可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要来和我争着抢着承包鱼塘。为啥干啥都不顺呢?现在又来搞抓阄承包,这不是封建迷信是什么?他有些不愿意,这些靠碰运气才能决定的事令人头疼,他确信自己的运气一直不好,命运总是给自己开玩笑,而且开的玩笑看来十分倒霉,结果都已经成真。
这个和娶地主的女儿没关系,小芳懂我,虽然住牛棚改造的房屋,虽然简陋,可收拾得到井井有条,干干净净,小芳也劝我搞副业的,养鱼看来是生财之道,在农村能赚钱的也就是副业了。
哪怕是迷信,也要试试,看来,抓阄是最好的方式了,除了抓阄,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决定谁来承包鱼塘了。
暮色压着青砖灰瓦,小常蹲在供销社门口的台阶上,指甲抠着鞋底的泥块。
“小常!“小芳扎着碎花头巾,手里攥着两个烤红薯跑过来,蒸汽在她睫毛上凝成细小的水珠,“给,刚出炉的。“
她把红薯塞进小常冻得发红的手里,指尖的温度透过粗粝的油纸传来。
小常咬了口红薯,甜香混着焦糊味在舌尖炸开。
远处广播里正播放《乡恋》,这被批判过的靡靡之音,此刻却像解冻的溪水淌过心间。
他望着小芳辫子上晃悠的红头绳,突然想起去年冬天,自己在田埂摔断腿,是这个姑娘深一脚浅一脚背他去公社卫生所,雪地上的脚印歪歪扭扭,却比任何康庄大道都坚实。
夜风卷起墙角的传单,“改革开放“的铅字在月光下忽明忽暗。
小常盯着供销社贴出的承包公告,公告边角被风吹得卷起毛边,像极了他那本翻烂的《赤脚医生手册》。
那天在县图书馆,他分明看见戴着眼镜的年轻人在研究个体经营条例,圆珠笔在本子上沙沙作响,像春蚕啃食新叶。
“我爹说县里要办农贸市场。“小芳突然开口,发梢扫过他手背,“西街老王家的儿子,倒腾山货都买收音机了。“
她说话时呼出的白雾在两人之间缠绕,渐渐模糊了阶级成分的界限。
小常把吃剩的红薯皮扔进排水沟,金属手表链硌得手腕生疼——那是他偷偷卖掉传家玉佩换来的。
表针在黑暗中泛着幽蓝的光,仿佛预示着某个即将破晓的时刻。他握紧小芳的手,触到她掌心因纳鞋底磨出的硬茧,突然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潮涨潮落,石头总要浮出水面。“
供销社的灯泡突然闪烁,昏黄的光晕里,小常看见自己的影子与小芳的重叠在一起,在墙上拓出个崭新的轮廓。
夜风送来远处火车的汽笛,这声响自去年恢复高考起就愈发频繁,像时代的脉搏,一下下叩击着沉睡的土地。
那个年代末的鱼塘,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这鱼塘本是任世平的祖先开发,后来成了集体财产。
只是多年来经营管理不善,收益寥寥。
如今小队打算将其发包出去,消息一传开,不少人都动了心思。
小队长徐德恨的大儿子望着那鱼塘,心中五味杂陈,想要在农村打翻身仗,就要搞副业,其中包括养殖业,养鱼收效是最快的,但不一定属于自己来承包。
在世平看来,这鱼塘本就该与自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有机会承包,自是想将这份“祖业”重新夺回。他听说这个消息后,从城里赶回来,因为户口还在村里,属于村民,自然有资格参与竞争承包。
除了他俩之外,队里还有其他人也对鱼塘虎视眈眈,竞争颇为激烈,小队开会讨论来讨论去,始终定不下来承包的人选。
众人僵持不下之际,有人提议用抓阄的方式来决定鱼塘的归属。于是,小队的会议桌上摆上了几个精心制作的阄。
小队长的儿子紧盯着那些阄,眼神中透着紧张与期待。
周围的队员们也都屏气凝神,大家都在等待着这个古老而又公平的方式来揭晓鱼塘未来的命运。
在众人的注视下,抓阄即将开始,气氛凝重得仿佛能听到心跳的声音,每一个人都在心里默默盘算着自己的运气,不知道这鱼塘最终会花落谁家。
在那个阳光斑驳地洒在小队的院子里,众人围聚着,气氛凝重又带着一丝期待。地上那只缺了一角的搪瓷碗里,几个皱巴巴的纸团像是承载着所有人的命运。
小队长徐德恨的儿子小常站在一旁,拳头不自觉地握紧,眼睛死死盯着那只碗,额头上青筋微微跳动,他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心里默念着自己的名字。
世平则显得较为平静,只是那微微颤抖的手指透露出他内心的波澜,毕竟这鱼塘与他家族的渊源极深,他的爷爷的爷爷曾在这片水域倾注了无数心血,如今若能重新接手,自是意义非凡。
“开始吧。”随着一声低沉的嗓音响起,一位老者缓缓伸出手,在碗里搅动了几下,那纸团相互碰撞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像是命运的低语。
小常率先出手,他的手像鹰爪般迅速探入碗中,紧紧攥住一个纸团,展开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而世平随后拿起一个纸团,手指轻轻展开,看到上面的字后,他的眼中闪过一抹光亮。
“视世平抓到了!这鱼塘归世平啦!”人群中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
紧接着,队员们纷纷围拢过来,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七嘴八舌地说道:“世平啊,可得好好经营,这鱼塘以后就是咱小队的希望之星咯。”
“是啊,盼着你带着大家一起发财呢。”
世平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望向鱼塘的方向,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鱼肥水美的景象,而小常则默默转身,身影在阳光中显得有些落寞,渐行渐远。
那个年代的乡村,弥漫着泥土与希望的气息。
视世平怀揣着对家族传承的执着,毅然回到这片土地,经过抓阄承包下了小队那方鱼塘。
他深知自己虽有满腔热忱,却缺乏养鱼的专业经验,于是请来了擅长养鱼的外甥助力。
投放鱼苗的日子,阳光倾洒在鱼塘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世平和外甥忙碌地穿梭着,小心翼翼地将一尾尾鱼苗放入水中,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外甥一边投放,一边耐心地给世平讲解着养鱼的门道,世平则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
时光悠悠,转瞬便到了收获的季节。
这本该是充满喜悦与欢笑的时刻,鱼塘里的鱼欢腾跳跃,肥硕诱人。
然而,消息不知怎地传了出去,还未等世平组织起有序的捕捞,村民们便如潮水般涌来。
他们拎着桶,拿着网,呼喊叫嚷着,全然不顾世平的阻拦。那些人在鱼塘里肆意地捕捞,大的小的鱼都被争抢一空。世平眼睁睁地看着,心仿佛被撕裂一般。
他的眼眶泛红,泪水在打转,声音带着哭腔喊道:“这是我辛辛苦苦养的鱼,怎么能这样啊!”
可村民们依旧自顾自地抢夺着,没有人理会他的绝望。
世平呆立在鱼塘边,望着那一片狼藉的水面,心中的希望彻底破灭。
他想起自己当初回来时的意气风发,想起和外甥一起精心照料鱼塘的日日夜夜,再看看如今这副惨状,只觉得无比的讽刺。
“这农村,怕是真容不下我这养鱼的梦。”他喃喃自语,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落寞,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母亲居住的房屋,看到自己的母亲、妻子和小儿子,他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