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小说网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第165章 事件终平息,圣心已默许


左顺门事件的余波,
如同一场暴雨后的积水,
虽未完全干涸,
却也不再能掀起巨浪。
在嘉靖帝毫不留情的铁腕打击和后续一系列组合拳下,
持续数日的朝堂风暴终于渐渐平息。
最终的处置结果迅速明发天下:
首恶杨慎、何鳌等十数人,
或廷杖伤重不治,或削籍为民,
流放边陲,永不叙用。
其余参与跪谏的官员,
根据“情节轻重”,或降级外调,
或罚俸思过,或申饬警告。
曾经声势浩大的清流集团,
经此一役,骨干折损大半,元气大伤,
短时间内再难形成有组织的对抗力量。
而与之相对的,是议礼新贵们的风光无限。
张璁因“赞襄机务,献策有功”,
加封太子太傅(荣誉虚衔),
赏赐金银绸缎无数,
俨然成为朝中新崛起的巨头,
门庭若市,巴结者络绎不绝。
他志得意满,行走间虎虎生风,
与人言谈时,语气也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不容置疑的权威,
仿佛那平息风波、撰写雄文的功劳,
全然系于他一人之身。
桂萼、席书等人也各有封赏,
官阶提升,圣眷正浓。
他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权力陡增的眩晕中,
享受着众人的追捧,
却选择性忽略了背后那若有若无的、
来自旧有清流残余势力的冰冷目光。
然而,在这场**行赏的大戏中,
有一个人却显得格外“低调”。
新科状元、翰林院修撰苏惟瑾,
并未出现在加官进爵的明发谕旨上。
表面看来,他依旧是那个按部就班点卯、
埋首故纸堆的年轻词臣,
宛如左顺门的风暴与他毫无干系。
但真正敏锐的人,却能察觉到不同寻常之处。
首先是嘉靖帝的态度。
事件平息后不过三五日,
便有内侍至翰林院传口谕:
“陛下召苏修撰乾清宫问话。”
这并非经筵日讲那种公开场合,
而是单独的、非正式的召见。
苏惟瑾奉召而至。
乾清宫内,嘉靖帝并未像往常那样伏案批红,
而是悠闲地坐在窗边的榻上,
手边放着一盏清茶,气氛似乎很随意。
“苏卿来了,平身吧。”
嘉靖帝语气平和,
甚至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温和。
“近日衙门事务可还繁忙?
《武宗实录》的纂修,进度如何?”
苏惟瑾恭敬应答,言辞简练,条理清晰,
既汇报了公务,又不失臣子本分。
嘉靖帝似乎很满意他的沉稳,
又问了些经史典故、地方民情,
甚至闲聊般问起他家乡的风物。
苏惟瑾皆能从容应对,
引经据典时恰到好处,
谈及实务时又颇有见地,
既不卖弄,也不藏拙。
超频大脑在平静的外表下飞速运转,
精准分析着皇帝的每一个表情、
每一个语气停顿背后的含义。
他能感觉到,皇帝并非真的关心那些琐事,
而是在享受这种“私下咨询”的过程,
是在验证和欣赏他这颗“大脑”的价值。
临结束时,嘉靖帝似是随口道:
“朕看你气色不错,
年轻人正是为国效力之时。
黄锦,将新进的那套文房四宝,
并那两匹苏缎,赏给苏修撰。”
赏赐不算特别厚重,
但关键是这份“随口”的体贴和频繁召见本身所传递的信号
——这是一种超越常规官僚体系的、
带有个人色彩的信任和青睐。
此后数日,类似的情景又上演了一两次。
有时是咨询政务,
有时只是单纯召见,
偶尔便有不太起眼却极其实用的赏赐,
从宫廷御用的点心到上好的墨锭,不一而足。
这种特殊的待遇,
如何能瞒得过翰林院那些心思玲珑之人的眼睛?
众人再看苏惟瑾时,目光已然不同。
不再是单纯看一个才华横溢的状元郎,
而是带上了几分敬畏、几分探究、
几分难以言说的复杂。
徐阶在某次与苏惟瑾一同下值出宫时,
看似无意地提了一句:
“陛下近来似乎常召玉衡兄问对?”
他目光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苏惟瑾淡然一笑,语气平常:
“陛下垂询,多是问些翰林院修书琐事,
或是江南风土,大约是念我年轻,
又多来自民间吧。
子升兄(徐阶字)若是得暇,
我正有几处经义疑点想请教。”
他轻巧地将话题带过,
既承认了事实,又将其淡化,
更反将一军,堵住了徐阶进一步的打探。
徐阶深深看了他一眼,
不再多问,心中却已了然:
这位同科状元,其圣眷之深,
恐怕远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那份关于左顺门事件的惊人策略…莫

上一章 目录 停更举报 下一章
小说推荐: 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大逃荒!全家齐穿越,手握空间赢麻了! 半生不熟 小领主 还爱他! 反派不想从良 非职业NPC[无限] 病美人和杀猪刀 灵卡学院 迷津蝴蝶 大宋市井人家 少女的野犬 和嫡姐换亲以后 在O与A中反复横跳 开局为神子献上名为“爱”的诅咒 从鱼 吃瓜吃到自己死讯 还有这种好事儿?[快穿] 跟全网黑亲弟在综艺摆烂爆红 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 拆迁村暴富日常[九零] 风月无情道 强者是怎样炼成的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姐姐好凶[七零] 肉骨樊笼 动物世界四处流传我的传说[快穿] 草原牧医[六零] 龙凤猪旅行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