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余波涤荡新政起
安王被凌迟处死的消息,似一阵裹挟着彻骨寒意的凛冽北风,自神都的心脏部位猛然爆发,瞬间吹遍了城内的每一处角落。风声所及,巍峨的宫墙都似在微微颤抖,檐下悬挂的铜铃发出尖锐又破碎的声响,与这可怖的消息一同钻进人们耳中。
大街小巷里,原本热闹的叫卖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倒吸凉气声。街头巷尾,百姓们聚在一处,眼神中满是惊惶与恐惧,用极低的声音相互转述着这件事,生怕声音稍大,那血腥的气息便会顺着风钻进自家院子。
西市口刑场,行刑过后已连续冲洗了三日,可那浓重的血腥气却像生了根一般,萦绕不散。石板缝隙中,似乎还残留着丝丝暗红的血迹,无论怎样冲刷都无法洗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甜腥味,路过的行人纷纷掩住口鼻,脚步匆匆。
刑场旁的摊位,原本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货物,如今却门可罗雀。小贩们坐在摊位后,面色苍白,眼神空洞,仿佛还未从那血腥的场景中回过神来。不远处的酒馆,平日里高朋满座,此刻却格外冷清,酒客们三两成群,压低声音交谈着,偶尔有几句“安王”“凌迟”飘出,便引得众人一阵沉默。
这血腥气,不仅是死亡的象征,更是一种无声的威慑。它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悬在每一个人的头顶,警示着每一个心怀鬼胎之人:在这皇权至上的时代,任何妄图挑战权威、心怀不轨的行为,都将付出最为惨痛的代价。
朝堂之上,风气为之一肃。往日里那些惯于结党营私、阳奉阴违的官员,如今走路都低着头,办事效率却莫名高了许多。厉欣怡与三司雷厉风行,依照那份名单抓人、审问、定罪,一时间,诏狱人满为患,罢官流放者不绝于途。虽有哭嚎喊冤之声,但在铁证和皇帝的雷霆手段之下,终究翻不起太大浪花。
朕深知水至清则无鱼,此番清洗,旨在铲除首恶与核心党羽,对于部分被胁迫或情节较轻者,多以革职、降级处置,并未一味扩大化。如此,既震慑了宵小,也未致使朝堂瘫痪。
这日散朝后,朕独留下唐若雪与厉欣怡。
养心殿内,炉火正旺。朕看着她们二人,一个沉稳如水,一个锐利如刀,皆是朕不可或缺的臂膀。
“安王之事已了,然其留下的教训,不可不察。”朕缓缓开口,“若雪,宗室约束律例修订之事,需加紧进行。重点在于明晰权责,加强监察,尤其对其门下官员、产业经营以及与地方、外邦的往来,需有更严格的规制。”
“臣妾明白。”唐若雪颔首,“草案已初步拟就,正与宗人府几位理事亲王磋商。经此一事,他们配合了许多。”
“很好。”朕点头,又看向厉欣怡,“欣怡,北境榷场筹备如何?”
厉欣怡眸光一闪,立刻回道:“定北城址已勘定,工部民夫不日即可开工。商户审核亦在进行中,臣妾筛选的三十家‘自己人’皆已到位,民间招募的二十家,也已初步核定十五家,皆是底子干净、资本雄厚的良商。税吏、市监的人选也已拟定,只待陛下过目。”她办事,向来如此高效。
“尽快落实。”朕叮嘱道,“开春化冻后,朕要看到榷场立起来。此乃稳定北疆、充盈国库的重要一环,不容有失。”
“陛下放心。”厉欣怡自信一笑,“臣妾已让人在草原上放出风声,言说我大夏将开榷场,茶叶、丝绸、瓷器,乃至越冬急需的粮米、药品皆可交易,如今那些部落头领,可是翘首以盼呢。”她顿了顿,语气微冷,“至于那些还想学着安王搞小动作的,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脑袋够不够硬。”
朕微微一笑,对她的手段自是放心。
正事谈毕,朕见唐若雪眉宇间笼着一抹挥之不去的倦意,仿佛连那双清亮的眸子都蒙上了一层薄雾。连日追查安王余党、修订律例,她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这桩棘手的大事。朕心头微紧,起身走到她面前。
“若雪,近来辛苦你了。”朕的声音不自觉放轻,像怕惊扰了什么。指尖缓缓聚起一缕温润的灵炁,轻轻拂过她的太阳穴。
她微微一怔,身体下意识地想退开,可那灵炁的暖意顺着肌肤渗入骨血,像春水般抚平了连日的疲惫与紧绷。她的睫毛轻颤,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似被春风吹开的桃花。她垂眸低声道:“谢陛下关怀,臣妾不累。”
那声音柔得能滴出水来,却让朕心中一紧——她从不轻易示弱,可此刻的疲惫,却藏不住。灵炁在她经脉间缓缓流转,她的脸色渐渐红润,呼吸也平稳下来。
一旁的厉欣怡双手抱胸,唇角勾着一抹似笑非笑,眼底却闪过一丝复杂——羡慕、酸意,还有点无奈。
“陛下,”唐若雪感受到身体的轻松,惊讶地抬眼,“这是……”
“一点小手段,于身体无损。”朕收回手,唇角微扬,“日后若累了,尽管来找朕。”
她轻轻应了一声,声音轻得像风里飘落的花瓣,却在朕的心底荡开了一圈圈涟漪。
“陛下偏心。”厉欣怡终于忍不住哼了一声,语气娇俏又带着几分酸意,“怎不见陛下也给臣妾驱驱乏?臣妾跑前跑后,腿都快细成竹竿了。”
朕失笑,走过去:“朕的厉尚书还会喊累?朕以为你乐在其中呢。”话虽调侃,指尖却已凝聚灵炁,落在她的额角。
厉欣怡仰起脸,闭着眼享受那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