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心思活络出妙计
凉亭内静默了一瞬,唯有晚风拂过树叶的细微声响。
在听闻苏杭市场如此艰难之后,叶湘怡并未露出怯意,反而眸中光芒流转。
她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若依二哥与夫君所言,苏杭市场排外守旧,推崇本土绿茶,轻视外茶...那我叶家这批积压的陈年普洱,岂不正是打开局面的一把特殊钥匙?”
此言一出,裴俞澜眼中略过毫不掩饰的赞赏。他唇角微扬,轻轻颔首。
二嫂则是一脸茫然,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显然没想明白关窍。
而裴俞风眼底闪过一丝极快的心神不宁,仿佛某种他既期待又隐隐担忧的局面,正被他的妻子一语中的。
“哦?”裴俞澜饶有兴致的向前倾了倾身,“弟妹何以见得?在下愿闻其详。”
叶湘怡整理了一下思绪,条理清晰的分析道:“其一,普洱并非无名之辈,其制作饮用的历史可追溯到周朝,甚至更早,底蕴深厚,文化传承有序。此一点,便是极为有利之处。只不过近些年来白,黄,青,红等茶类发展迅猛,尤其是绿茶。因此制作工艺相对普及,口感清雅,受众更广,是以天下茶农竞相种植绿茶。反倒使得普洱这类原本极具地方特色的茶日渐式微。”
她语气带着一丝惋惜,“到如今,还能坚持制作上等普洱的,除了我叶家,恐怕也就只剩滇南那边一两家了。”
说着,叶湘怡举起公筷,从面前的清炒藕片中,精准地夹起了几片作为点缀的、色泽乌黑油亮的木耳,轻轻放入自己面前的小碟中。
黑褐色的木耳,在洁白的瓷碟和清淡的藕片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物以稀为贵。”叶湘怡指着那碟中的木耳声音清悦此,“此其二。当满目皆是翠玉之时,这一抹沉静厚重的酽红色普洱,反而可能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所在。”
叶湘怡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我叶家这普洱本就是精心制作,年份足,品质极佳的上品,其本身便具有消食祛湿、暖胃健脾,安神静心之效。若能再佐以一则能引人入胜的故事,增加其传奇色彩与文化厚度,进而请动几位在苏杭、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文坛书画大家,题字作画为其增色...届时,此茶便不再是寻常解渴之物,而是可赏、可品、可收藏的风雅珍品,其身价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故事?什么故事?”二嫂听得入神,忍不住追问,“又要请谁的墨宝?我可以去跟陛下要一副。”
叶湘怡莞尔一笑,摇了摇头:“具体的故事脉络与人选我尚未想好,需得仔细斟酌。”
裴俞澜见状,伸手轻轻捏了一二嫂的脸颊,语气无奈,却满是宠溺:“你呀,且耐心些,听弟妹将她的谋划说完。”
二嫂嘟囔两声,倒也乖乖安静下来。
叶湘怡随即目光转向一直沉默不语的裴俞风,眼神晶亮,带着一种寻求印证与合作的期待,继续说道:“既然苏杭茶商行会如此排外,我们强行闯入,无异于以卵击石。那么为何不能转换思路,让他们自己主动来寻我们呢?”
这话如同石破天惊,裴俞风与她目光相接,瞬间便领会了她的意图。
几乎是同时,两人异口同声的说出了那四个字:
“请君入瓮?”
“请君入瓮!”
叶湘怡为裴俞风斟酒:“夫君知我心意。”
“啊?”二嫂更加迷糊了,挠了挠头,“把他们引过来,那、那不是引狼入室吗?万一,他们来了之后联手欺负我们怎么办?”
叶湘怡闻言,起身给二嫂夹起一筷子她爱吃的菜,耐心解释道:“二嫂此言差矣,他们来了,是在我们的地界上。天时、地利、人和以及主动权都掌握在了我们手中,这是我们的主场。”
白宝娇眨了眨眼,似乎明白了一点。她又追问道:“那引过来之后呢,总不能只是请他们喝茶,告诉他们我们的茶比你们不差吧。”
叶湘怡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带着些许狡黠的笑意,眼中闪烁着光芒比夜空中的星子还闪亮些:“二嫂,要知道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一旦尝到了利益的甜头,看到了巨大的诱惑,是绝不会轻易收手的。他们既然来了,若不能赚的盆满钵满,岂会甘心就此离开?”
叶湘怡的目光扫过在座三人,最终定格在亭外沉沉的夜色上。
裴俞风见她这副运筹帷幄,自信从容的模样。
心中那点不安更深。
凉亭内烛火摇曳,映着四人神色各异的脸。
白宝娇虽听了个大概,但其中关键仍似懂非懂。
她拽着自家夫君的袖子小声嘀咕:“让他们来买我们的茶,那群人就会乖乖买吗?万一他们就是看不上呢?”
裴俞澜眼底是化不开的温柔与笑意,耐心的如同教导孩童般,细细解释起来:“娇娇,你还记得弟妹方才说,要如何处置她家的普洱吗?”
“记得呀,”二嫂立刻点头,“湘怡说要讲个好故事,再请名家写字画画,把茶叶包装的金贵起来。”
“不错,”裴俞澜赞许地点头,引导着白宝娇思考,“那你想想,这般精心包装后,看起来就极为昂贵稀有的普洱,是在我们本地能卖出天价?还是运到苏杭那等富庶风流之地更能卖出高价?”
白宝娇眨巴着眼睛,脑子里飞快的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