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疏远
沈知意转身,目光深邃的看向步步阶梯最上的宫廷,心底愁绪万千,不知父亲……
沈知意想着捏了捏衣袖,眼眸低垂,知道容砚今日肯定对自己失望了。
罢了,沈知意转身进入马车里,能感觉到渐行渐远的离开这里。
而这场朝堂争论的最终结果,是采纳了沈渊的建议,将“官府主导,商会辅助”写入细则,民夫数量也削减了三成。
皇帝看着修改后的细则,疲惫地挥了挥手:“此事便按此执行,容砚,沈渊,你们二人需同心协力,不可再因立场争执,耽误赈灾时机。”
“臣遵旨。”容砚与沈渊同时躬身行礼,声音中却都带着几分不甘。
然而就在沈渊以为大局已定的时候,容砚却突然开口:“陛下!臣有一不情之请!”
“哦?”皇帝坐直身体,罕见的话语,容砚什么时候这样过,他倒好奇了。
“何事?!爱卿当说。”
沈渊顿感容砚话语暗藏玄机,也看了过去。
“臣提议,这次赈灾人选,当有沈知意,沈大人……”
“不可!”容砚还都没说完,沈渊就否决了,爱子心切,忘记皇帝还在了。
“沈尚书这般意思是,沈大人不能为朝廷复命吗?!”容砚想都没想就抓住把柄。
“不是,臣,”沈渊后知后觉看向皇帝,见他面容也沉了,急忙找脱:“臣之子尚且才步入朝廷,恐这么大的事情交付与她,怕有不妥吧。”
“有何不妥?正是因为沈大人才步入朝廷就展现如此出众能力,更该一同前去历练,这般才能更好为国为民,不是吗?”
容砚句句在理,沈渊一时间竟然找不到好的借口继续反驳。
但是沈渊哪敢真让沈知意同容砚一齐前去赈灾?要是期间发生什么意外,沈知意身份暴露……
沈渊只是想到这个可能,已经开始冒冷汗了,欺君之罪,到时候恐沈家不保,绝不可给容砚这个可乘之机!
“陛下!可许沈知意同去,但是臣也不情之请,跟随一同,也好有个照应。”沈渊只能补救。
倒是皇帝犯了难,倘若沈渊也去,容砚早就定下来的人选,朝廷之内,两人都不在……
容砚也看出皇帝的为难,也是急忙站出来:“沈尚书不可,朝廷之内不可没有衷心之臣,况且你年老,其中路程颠簸,怕不是……”
“你说我老?!容相,你……”
皇帝见两人又要吵起来了,不由站出来了:“好了!”
两人同时禁声,看向皇帝。
“容朕再斟酌一下,你们先行退下吧。”皇帝说着一脸疲倦,两人也不好说什么了。
“臣退了。”容砚不卑不亢鞠躬开口。
沈渊虽心有不服,但也只能跟随开口。
倒是两人出了门,沈渊没好气哼了一声。
“沈尚书怎么这么大的火气?”容砚笑着开口,明知故问。
“你怎么就抓着知儿不放?嗯?想要从中作祟,瓦解我们沈家家繁胜茂吗?我跟你说!没门!”
容砚倒是避而不答,半分真心的开口劝诫:“沈尚书怎么这么大火气?本相只是觉得令堂实属有才,着实不该埋没区区一个翰林院……”
然而,不等容砚话语说完,沈渊没好气开口!“埋没与否,尚且不用你一个外人定管盖论!”
他说完也佛袖而去了,丝毫不管身后的容砚。
倒是容砚看着沈渊的背影,面容有点凝重了,就连嘴角的笑也变得危险许多,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袖摆,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半虚着眼,看来沈知意的临时变卦,果然跟沈渊脱离不了干洗。
只是他心底自嘲一下,他在朝堂上摸爬滚打多年,早已习惯了别人的疏远与算计,可从未像今日这般,心中竟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不悦。
这不悦并非因策论被修改,而是因沈知意的立场不定!仿佛昨日相府中的默契与坦诚,都只是他的错觉。
他想起昨日沈知意接过提神药膏时,眼中闪过的感激;想起她谈及灾民孩童时,语气中的悲悯;想起她提出增设简易学堂时,眼中闪烁的光芒。
那些难道都是假的?还是说,在沈家的立场面前,一切才华与仁心都可以被舍弃?
容砚深吸一口气,试图压下心中的烦躁,沈渊身影消失不见他才抬步走到宫殿之外,只是这次依旧是偏门。
路途些远,宫道旁的梧桐树叶子已开始泛黄,秋风一吹,落叶飘零,如同他此刻纷乱的思绪。
他本以为今日上交之后,还可以继续邀约沈知意府中一聚,现在看来……
心底的讽刺更加盛满,他不是没有被人背叛过,可从未有一次,像今日这般在意。
而沈知意那边也心思纷乱,中午回府的时候,沈渊也面色凝重。
“父亲,”沈知意小声开口后,这才入座。
“嗯,你今日做得很好。”沈渊的声音里带着愁容,今日容砚这般向圣上邀约,叫他心底更加不安。
容砚好像是盯上了沈知意,沈渊不由叮嘱开口:“记住,以后在朝堂上,离容砚远一点,立场永远比才华重要,容砚再看重你的才华,也不会护你周全,只有沈家才是你的依靠。”
沈知意心底苦涩,本就失信承诺的她半日心底不安,沈渊还要如此诫训,但是她最后也只能低声应道:“父亲教训的是。”
沈知意没了吃饭的心思,简单吃几口后,边告别沈渊,径直回到自己的房间。
而此时的丞相府书房中,容砚将赈灾细则扔在桌上,目光落在沈知意昨日写下的策论草稿上。
草稿上的字迹虽刻意模仿男子,却仍带着几分娟秀,正如其主人一般,看似坚定,实则藏着不为人知的柔软。
他指尖轻轻拂过联合商会四个字,无意识中,容砚拿起笔,在纸上写下“沈知意”三个字,笔尖顿了顿,又添上三日后灾区巡查。
他看着这几个字,眼中闪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