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小说网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第178章 旱情初显现,预判得先机


七月的京城,像个巨大的烙饼铛,
热气从地底往上蒸腾,
连护城河的水位都肉眼可见地下降了一截,
露出泛着腥气的淤泥。
树叶子蔫头耷脑,
知了的叫声都有气无力,
带着一股子濒死的沙哑。
茶楼酒肆里,
冰块的价格翻着跟头往上涨,
成了紧俏货,连带着酸梅汤、
绿豆汤的生意都格外红火起来。
但这股燥热,不仅仅来自天气。
通政司每天递进来的各地奏报,
渐渐多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先是山东布政使司奏报,
入夏以来雨水稀少,麦收减成,
秋粮播种恐受影响。
接着,北直隶几个府县也传来类似消息。
起初,并未引起太大重视,
毕竟“十年九旱”,
地方官照例请求减免部分钱粮,
户部照例扯皮,说国库空虚,
要核实清楚再议。
然而,翰林院藏书楼里,
苏惟瑾却从这些零散的信息中,
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
他的超频大脑如同高效的情报分析中心,
将奏报中的关键词
——“雨水稀少”、
“河流水位降”、
“蝗蝻萌动”
——与记忆库中的历史记载、
现代气象学、灾害管理知识进行交叉比对分析。
“嘉靖二年,北直隶、山东大旱,蝗起,民饥……”
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录被调取出来。
结合当前数据推演,
旱情绝非地方官轻描淡写的“稍有影响”,
而是正在酝酿一场覆盖数省、
影响百万生灵的重大灾害!
后续极可能引发蝗灾、
流民潮、甚至瘟疫!
朝堂之上,户部尚书孙交
和工部尚书赵璜
已经为钱粮调拨和水利修缮的事情
争得面红耳赤。
孙交是个干瘦老头,
守着国库像守着命根子,唾沫横飞:
“陛下!去岁边饷、宗藩禄米已耗去大半,
今夏各地又请减免,
国库实在捉襟见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拿什么去赈济?
依臣看,当严令地方自行筹措,开源节流!”
赵璜则性子急些,粗着嗓子反驳:
“孙部堂!水利失修,河道淤塞,
正是抗旱不力之根源!
此时不拨银子疏浚河道、修筑塘堰,
难道等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之时,
再用银子去买棺材吗?”
这话说得难听,却也是实情。
龙椅上的嘉靖帝眉头紧锁,
听着底下臣子如同市井商贩般争吵,
心中烦躁更甚。
他登基以来,本想有一番作为,
奈何国库空虚,事事掣肘。
这天灾人祸,更是让他有种无力感。
“够了!”
嘉靖帝终于不耐,声音冷冽。
“朕要的是解决之策,
不是听尔等在此哭穷诉苦!
退下!都给朕好好想想,明日再议!”
众臣噤若寒蝉,躬身退下。
几位阁老也是面面相觑,
天灾面前,若无钱粮,
纵有满腹经纶也是枉然。
苏惟瑾冷眼旁观这一切,心中已有定计。
这正是他“欲取先予”策略的绝佳舞台!
现在出声,不过是加入争吵,毫无意义。
他要做的,是拿出一套让皇帝眼前一亮、
让群臣无可挑剔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回到值房,他紧闭门窗,
隔绝了外面的喧嚣与热浪。
铺开一大张宣纸,
取出一支削尖的炭笔(这是他为了方便绘图自制的),
超频大脑全速运转,
开始草拟《嘉靖二年北直隶山东旱情应对预案》。
这份预案,绝非简单的请求赈济,
而是融合了现代灾害管理思想的“组合拳”:
1.灾情评估与预警:
他根据现有奏报和地理知识,
在地图上大致标出可能的重灾区(如太行山前平原、黄河下游沿岸)。
提出建立简易的“旱情监测点”,
观测降水量、河水水位、土壤墒情,
定期上报,实现动态监控。
2.应急救灾(短期):
·以工代赈:不直接发放钱米(易滋生**和养懒汉),
而是组织灾民疏浚现有河道、修复废弃水利设施,
按劳发放粮食或工钱。
既缓解饥荒,又增强抗旱能力。
·粮食调剂:建议动用常平仓存粮,
同时在未受灾的江南地区,
由官府出面平价采购粮食,通过漕运北调。
计算大概的粮食缺口和运输成本。
·控制粮价:严令灾区官府打击囤积居奇,
设立官定粮店平粜,防止物价飞涨引发社会动荡。
3.减灾与恢复(中长期):
·水利建设规划:提出重点区域的水利修缮和新建计划
(如小型水库、引水渠),
并附上简单的示意图和预估效益。
·抗旱作物推广:建议引进或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如粟、黍、高粱),
减少对水源的依赖。
·蝗灾预防:根据蝗虫滋生规律,
标注可能爆发的区域,
建议提前组织人力扑杀蝗卵,备好药物。
4

上一章 目录 停更举报 下一章
小说推荐: 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大逃荒!全家齐穿越,手握空间赢麻了! 半生不熟 小领主 还爱他! 反派不想从良 非职业NPC[无限] 病美人和杀猪刀 灵卡学院 迷津蝴蝶 大宋市井人家 少女的野犬 和嫡姐换亲以后 在O与A中反复横跳 开局为神子献上名为“爱”的诅咒 从鱼 吃瓜吃到自己死讯 还有这种好事儿?[快穿] 跟全网黑亲弟在综艺摆烂爆红 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 拆迁村暴富日常[九零] 风月无情道 强者是怎样炼成的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姐姐好凶[七零] 肉骨樊笼 动物世界四处流传我的传说[快穿] 草原牧医[六零] 龙凤猪旅行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