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压力
儒才中学迎来开学第一次月考,一般情况下第一次月考题目相对简单。
出成绩的那天下午,章楚澜照例和张初暖一起去吃晚饭,她见张初暖心情放松便问对方成绩如何。
张初暖轻叹一口气,“我考了665分,总分还不错,但是我班排才17名,我们班总共48个人。”
章楚澜对火箭班的实力感到震撼:我们班第一名612分,你们班也太强了。”
张初暖的失落感愈发强烈,“我以为我至少在前十,没想到比我厉害的人那么多,我太天真了。”
章楚澜赶忙安慰:“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你努努力,下次肯定能冲进前十。”
张初暖点头微笑,这次的排名虽然不尽人意,但她没有灰心丧气,她相信自己可以稳定发挥。
然而,现实往往以它无情的一面,给人一个响亮的“耳光”。学习是一个充满残酷考验的过程,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后,成绩并不总是与投入成正比。
在第二次月考结束,各科老师都公布答案让学生对照,张初暖对自己考卷上的错误答案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焦虑和惴惴不安。
星期五上午成绩出炉,张初暖的糟糕预感变成现实,她只觉得脑袋一片空白,然后有无数鞭炮在脑海中爆炸开来,整个世界都灰暗起来。
总分639分,成绩和排名比上次都有所下降,这让张初暖倍感沉重,她这段日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用功,结果连最得意的学科都发挥失常。
“这次月考题目确实难,然而,仍有同学能保持原有水平,进步的同学也不在少数。至于那些退步的同学,我并不责怪你们,希望你们能够好好反省自己的学习态度,扪心自问到底有没有认真学……”
张初暖属于班主任口中的退步同学,她已经竭尽全力地去学习,可奶奶绝不会相信她的努力。
上一次的成绩让她成功躲过奶奶的惩罚,而这一次奶奶会得意洋洋的挖苦她、变本加厉的折磨她。想到这里,张初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午餐时间,章楚澜没有问张初暖成绩的事,她察觉到张初暖状态不佳,就找一些轻松的话题聊天。
吃完饭她们一起去散步,张初暖主动开口:“这次英语我只考了130分,我以前从来没有低于135分,我觉得这次英语不难,但是竟然考的这么差,我们班上英语最高140分。”
章楚澜英语只考了83分,她好心劝慰张初暖,“只是发挥失误,不要和别人比。”
“不是发挥失误,我就是实力不行,我太废物了!”张初暖情绪激动,声音变得不耐烦。
张初暖如今的状态令人担忧,她变得异常执拗和固执。每当考试成绩不尽人意时,她就会陷入深深的烦恼之中,不断地责备自己不够努力、不够上进,甚至怀疑自己智商有问题。这种自我否定的情绪笼罩着她,让她不敢有丝毫松懈,只有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她才能释然。但这种释然往往只是短暂的,因为下一次考试的压力又会接踵而至,让她再次陷入自我否定的循环中。
导致张初暖出现这种心理状态的罪魁祸首正是她的奶奶何淑琼。
何淑琼总能精准地击中张初暖内心最脆弱的那一点,而且一旦得手就会毫不留情地展开攻击,将张初暖的心理防线彻底击溃。
这种攻击并不是简单的言语上的争吵或者批评,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碾压。每一次这样的经历对于张初暖来说都是一场噩梦,她感到自己的内心被撕裂成碎片,每一片都在疼痛,压抑和无助的感觉不断朝她袭来,把她紧紧地包裹其中,让她几乎无法呼吸。
章楚澜情绪也激动起来,她不理解张初暖的反应,“你不许说自己是废物!比你废物的人多了去。你觉得自己的实力究竟怎么样?如果实力不行,就努力提升,如果实力不错但没有发挥好,根本不用难受。一次考试的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你的真实水平,它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检测而已。而且我们才高一,你现在就否定自己,那以后的学习压力更大,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章楚澜苦口婆心地说了一大堆话,这些话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张初暖的糟糕情绪,却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章楚澜,我好难受,不是成绩的事……”张初暖带着哭腔,第一次对章楚澜展示自己的脆弱。
章楚澜被吓到,着急发问:“发生什么事呢?我能帮你吗?”
张初暖红着眼眶摇摇头,有些事谁都帮不了她,她只能自己救赎自己。
看到你如此痛苦,我的心像被撕裂一般,泪水比你还要先一步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