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辩论
而除了读者来信,各大知识青年聚集场所也要吵翻天了。
陈芳华被唐宁邀请参观师大。她寄出去的两篇稿子,《文化周报》的顺利刊登,《花粥》那篇却被认为缺少青春味,杂志社要求她再修改。于是,陈芳华便从善如流答应了邀约。
师大在全国都是排得上名号的,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厚,虽然正值寒假,但任有一大批学生留校。唐宁介绍说,留下的基本都是高年级的师兄师姐,这些人要么是为明年的毕业做准备,要么是帮导师做课题。
陈芳华走在铺满落叶的校道上,有一瞬间的恍惚,似乎无论什么时代,学校的气息总是如此相似。青春靓丽的大学生们偶尔从身边走过,也对她们投来好奇的目光。
唐宁不仅约了陈芳华,还邀请了周至作陪。
陈芳华身上穿着新衣,头发高高的扎成马尾,她笑容恬静、目光明亮,周至笑着打趣道:“要是不说,你看起来还真像个大学生。”
“多谢夸奖。”陈芳华朝他一笑。他们相处久了,知道周至这话就是单纯的本意表达,并没有别的意思。
几人在学校里四处转了转,眼看到饭点了,唐宁就提议到食堂去吃饭。假期留校学生多,学校食堂还有近三分之一的窗口在营业,预计到过年前才会停业。
他们走进食堂,还没想好要去哪个窗口吃,唐宁就先发现有一群人在讨论方舟新作《独自灿烂》。
“走,咱们也去听听。”唐宁二话不说就一左一右拉着两人往人群里面挤去。
周至一边被她拉的东倒西歪,一边不好意思的朝陈芳华解释,“她最近迷方舟迷的不行,你体谅体谅。”
陈芳华也努力维持着平衡往里面挤,道:“理解,理解。”
毕竟她可是昨晚看了半宿的读者来信,再狂热的读者她都见识过。
三人挤进去,里面的争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只见打头阔声讨论的是两男一女,三人面前摆着的餐盘几乎没有动过,争论到激动处,两个男生将手里的报纸晃得哗啦响,女生也不甘示弱,脸红脖子粗的一拍桌子,就站到了长条凳上,以绝对的身高优势指着那两个男生说:“庸俗!”
那两个男生也不干了,“你怎么还人生攻击呢?”
女生居高临下,“攻击的就是你!”
现场就像是被点燃了似的,他们身后各自阵营里的人开始大声助威,眼看着就要演变成一场群体斗殴。
陈芳华虽然是被强迫拉进来的,此时听了个半截,也被激起了好奇心,随手抓了旁边的男生打听:“哥们儿,怎么个事啊?吵啥呢?”
那男生嗓子都喊劈了,正想停下来休息休息,听见有人问,斜眼一看,见是个挺漂亮的女学生,便道:“方舟知道么?”
陈芳华点头,“看过她的小说。”
“正讨论她的新作呢。”
“听出来了,可怎么看着要打起来了?”
男生不以为意,“嗐,这算是什么,就是双方观点不同,情绪有点激动,正常。”
“都什么观点啊?”
唐宁和周至连忙也将耳朵凑过来。
男生轻咳一声,开始现场解说,先一指那两个男生,“这两位,认为女主角过于绝情,不符合常理,是作者为了结局故意为之。那位,”再一指那个女生,“她认为作者是女权主义,她的作品是在为女性发声。”
陈芳华听着脸上一热,掩饰般咳了一声。女权主义谈不上,为女性发声倒是真的,不然作品名字为何要叫《独自灿烂》呢?现在的读者很多更喜欢中庸之道,崇尚你好我好大家好,比如浪子回头就该有人接着,我一道歉你就该原谅,为了所谓的光明结局,只会一味的弱化矛盾。
可要知道,有些矛盾是无论如何也忽视不了的。她就是要告诉大家,女孩子不依靠任何人,也可以活出独属于自己的灿烂生活。
这边解说之际,那边的的局面又有了新变化,两个男生其中之一盯着那女生问:“你觉得我们庸俗,怎么?那你这辈子就都不谈恋爱,不结婚?”
女生被问的一滞,一时想不到反驳的话。
男生的拥簇者中有人起哄,“哈,漏馅儿了吧?我可认识她的男朋友,不会明天就要分手了吧?”
“你这话说的就没意思了。”
突然一个清脆的女声自人群中响起,众人朝声源看去,陈芳华大大方方的往前走了一步。她微微抬头,脸上没有恼色,甚至还带些笑意的看向那两个男生,“你们这是偷换概念。”
那两个男生相互看了一眼,打量着她,“同学,你是刚参与进来的吧?”
陈芳华点头,“不过,你们的观点我已经有所了解了。”她顿了顿,又问:“二位都是《独自灿烂》的读者?”
“当然。”两人一齐点头,出示证据般点了点餐桌上的一沓报纸,“为了追连载,我们可是特意征订了《青年报》,期期不落。”
原来是忠实读者。陈芳华在现代时,虽然追更读者无数,有时候也会就某个观点,与读者进行探讨,但都是隔着互联网,像这样面对面开大的机会并不多。
“既然期期不落,那我请教你们一个问题。”她声音和缓,似乎并没有争论的意思,而真的只是请教。
那两个男生也尽量展示出风度,“请说。”
“如果阮玉没有考上大学回城,你说周游还会去乡下找她么?”
“当然......”男生只说了两个字,就反应了过来,他紧急刹车,眼中升起一丝戒备,“你什么意思?”
“别怕,我只是在请教罢了。”她的目光转向在场其他人,“各位同学也都可以思考我这个问题。”
“当然不会。”方才处于下风的女生高声说道,“周游抛弃妻女,其实嫌弃的是陷在泥里一般的农村生活,好不容易回城,当然不可能再走回头路。”
陈芳华听着不由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