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 章 想尽办法
副主任沉默良久,最后说:“这样吧,材料我先留下,我会在合适的场合向领导反映,不过你要有心理准备,结果可能不乐观。”
离开省委大院,**心情沉重。
他看得出来,副主任虽然欣赏他们的做法,但在大环境下也无能为力。
接下来的两天,**又拜访了省经委、省体改办等部门,但得到的回应都很谨慎。
大家肯定永丰铜矿的改革成效,但都对员工持股这个敏感问题避而不谈。
第三天,就在**准备返回市区时,田军带来了一个消息。
省委**明天要听取国企改革情况的汇报,永丰铜矿被列入了汇报内容。
“这是一个机会!”田军说,“我争取到了列席会议的机会,可以为你争取发言。”
**精神一振,“谢谢田叔!”
“别高兴得太早。”田军严肃地说,“明天的会议不会轻松,你要做好充分准备。”
当晚,**在招待所房间里反复演练明天的发言。
他知道,这可能是挽救永丰铜矿改革的最后机会。
上午,**早早来到省委会议室外的休息室等候。
九点整,与会人员陆续进入会议室。
**注意到,每个人的表情都很严肃。
会议开始了,隔着门缝,**能听到里面的讨论声。
开始时还很平和,但随着讨论的深入,争论声越来越大。
“国企改革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改革开放就是要大胆尝试!”
“员工持股就是变相的私有化!”
“只要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什么形式都可以探索!”
听着里面的争论,**的手心全是汗。
他知道,这场争论的结果,将决定永丰铜矿改革的命运,也将影响全省国企改革的方向。
十一点左右,田军从会议室出来,向**招手:“快,**要听你汇报。”
**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服,从容地走进会议室。
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身上。
坐在主位的省委**约莫五十多岁,面色严肃,目光锐利。
“**同志,请你简要汇报永丰铜矿的改革情况。”**开门见山。
**沉着地开始汇报。他从永丰铜矿的困境讲起,说到改革的必要性。
从员工持股的设想,说到改革带来的变化。
他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夸大成效,只是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汇报过程中,**不时插话询问,问题都很尖锐。
但**对答如流,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细节都清清楚楚。
汇报结束后,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所有人都看着**,等待他的表态。
**沉思良久,最后缓缓开口:“**同志,你们的改革勇气可嘉,成效也很显著,但是……”
他顿了顿,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员工持股这个问题,确实很敏感。”**继续说,“从理论上讲,这涉及到所有制问题;从实践上看,省内也没有先例。”
**的心沉了下去。
“不过……”**话锋一转,“改革开放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要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就可以试点,我建议,永丰铜矿的员工持股,可以作为试点继续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这句话如同一道阳光,驱散了会议室里的阴霾。
**激动得差点落泪,他知道,永丰铜矿的改革保住了!
会后,田军握着**的手,感慨地说:“**,你今天表现得很好,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证明,这才是改革者应有的态度!”
办完事情后,**并未第一时间离开,他想去见杨**,可是不巧的是,杨**下市场了,并不在省委大院,他也只能等下次有机会了再说。
回到市区,**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矿区的工人们。
整个矿区沸腾了,工人们自发组织起来,准备大干一场。
然而,**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
他知道,省委**的支持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改革之路,从来都不会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