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转学
梨花村的学堂还是如往常一样屹立在河畔,学堂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一片岁月静好。
季先生安排好学生的课业后,便领着李婉清和李舒阳去了后头的书房。
“这些日子多亏了季先生的照顾了。”李婉清将食盒送上:“做了份糕点,希望先生不要嫌弃。”
季先生看了眼食盒并没有推拒,而是直接接过,放到一旁。
抬头看了看乖巧的站在一旁的李舒阳:“你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先生能够教你一段时间我已经很满足了。”
“到了县城后也要勤奋读书,我们农家子弟能够读书,读好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季先生拿出一本书递给李舒阳:“这本《论语》上面写了一些我的见解,现在就送与你了。”
李舒阳很惊讶,他经常见季先生抱着这本书时不时在给他们讲学时填上几笔自己当下的感悟、见解。
季先生对他们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要时时捧书握笔,记录自己当下的感悟,没想到先生会把这本书送给他。
见李舒阳没反应,季先生瞪眼:“怎么,你嫌弃不成?”
“不不不,怎会!”李舒阳觉得这本书上面记载了先生多年以来对《论语》的理解,他怎么能收下:“太珍贵了,我不能收!”
“给你你就拿着!”季先生吹胡子瞪眼,将书一把塞到李舒阳怀里:“收好了!”
将书送出去季先生有点高兴,李舒阳是他目前教过的最有天分的孩子,他这辈子也就只能在乡下当个教书先生了,但是李舒阳不一样,他有天分,还有家里扶持可以考学,将来可以走的比他还要远,这本书给李舒阳也算了代替自己送他最后一步了。
“你大姐能供你读书,将来你要好好的报答你的大姐养育之恩!”
“嗯!我会的!”大姐对他的好他全都记在心里,不会忘记!
“记得每日放学后也要好好温习今日所学。”
“是,先生。”
“当然了,适当的放松放松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能玩物丧志!”
“是,先生。”
“行了,出去吧。”季先生挥了挥手,让俩人离开:“去和你的同窗们好好告个别吧。”
李舒阳依依不舍的和几个玩的较好的同窗告别,并约好以后在县城一起相聚后,大家伙都伤心的不行。
最后李舒阳是红着眼睛走的。
李婉清也没多安慰他,毕竟离别是每个人都要体会的人生命题,她安慰也没用,只是告诉他:“天下无不散筵席。”
这个道理李舒阳不是不知道,但是还是忍不住难受。
好在,没难受两天,和妹妹一起去新学堂读书的新体验就转移了他的注意力。
王二让家里的下人来通知,说已经和黄先生打过招呼了,明天休沐日带着一应束脩上门就行,黄先生会在家里等着。
为了让俩人能够很好的开启新的人生旅程,李婉清带着俩人去了书铺购买了全套学习用品。
现在的李婉清已经不是那个纸都要一张一张买的人了,非常财大气粗,大手一挥,买了许多。
嗯!墨条都可以买个正装的了。
还是那个伙计,见状一堆好听的话不要钱的朝李婉清砸来,李婉清很高兴,大手一挥又买了不少的好东西,可把伙计高兴的不行。
李婉瑶也很高兴,因为她也能跟着哥哥一起去读书了,抱着属于自己的小书箱,高兴的不行。
见书箱都快把李婉瑶半个身子给挡住了,李舒阳伸手:“把书箱给哥哥,我帮你拿。”
“不要!瑶瑶自己拿。”李婉瑶抱着书箱不肯撒手。
李舒阳无奈看向李婉清。
李婉清也没管她,新鲜劲嘛,热乎不了几天。
第二天,一大清早,三人穿戴整齐的拿着拜师的束脩,就出门了。
至于铺子,李婉清将铺子里的活计都交给了周惠芬等人,现在李阿禾和李晚穗的手艺也上来了不少,有她们在一旁帮忙,李婉清很放心的走人。
三人到了黄先生家时正是辰时,跟门房说明上门原因,很快就被引了进去。
三人跟着门房往里走,黄先生的家不小,平日里学子们都是在黄先生家里上学的,所以黄先生将前院分成了三个方方正正的大堂,里面摆放着几张整齐的桌椅。
按照学生们的年龄以及学习程度分为三个班级,黄先生每日都是在三个课堂里来回穿梭,进行教学。
李婉清数了数,一个教室最多的也就摆了八张桌子,这个数量李婉清是可以接受的,要是一个班级有十几个人,那么就算黄先生再有水平都会存在教育不到位的情况,这样,李婉清是不太愿意送孩子过来的。
现在这三个班级,多的八个人,少的也就五六个,人数上刚刚好,既不会太多老师无法因材施教,也不会太少,让孩子没有和同龄人相处的机会。
过了学堂,后头就是一间正堂和书房了。黄先生的家住在后院,平日里前头通往后院的门都是锁着的,避免学子不小心冲撞到后头住着的家眷。
黄先生已经在里面坐着了,见李婉清三人前来便抬眼看了看,最后目光放在李舒阳和李婉瑶身上。
“先前可读过什么书?”
李婉清没有回答,而且推了俩个小孩上前。
李舒阳朝黄先生行了一礼:“回先生,早前详读过《论语》,现在正在学习《小学》内篇的“明伦”。”
李婉瑶也学着李舒阳朝黄先生行礼:“回先生,学生现在正在学《千字文》。”
黄先生点了点头:“兄友弟恭,则天伦笃矣。兄不友,则弟不恭;弟不恭,则兄亦不友。是故友恭之道,贵于相济也。 ”
“是该何解?”
“兄友弟恭,关键在于双方相互扶持、彼此配合。”
“兄长若不友爱,弟弟自然难以恭敬;弟弟若不恭敬,兄长也会逐渐失去友爱之心。”
“因此,只有兄弟二人互相扶持,彼此包容,携手共进,才能维持兄弟伦常。”
黄先生微微点了点头,继续出题,让李舒阳作答。
刚开始还慢慢问,到了后面黄先生越问越快,李舒阳只能不断的转着脑子,回顾所学的知识。
虽然题目有点难,但是好在都是李舒阳学过的,就算有些问题原来的先生还没有讲解过释意,但是李舒阳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几轮考教下来,黄先生对李舒阳越来越满意,他发现李舒阳对于学识上已经渐渐的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照本宣科的学习。
因此他也没有多犹豫,直接应下了俩人入学的事情。
“休沐结束后就来上学吧!”
闻言,李婉清连忙带着李舒阳和李婉瑶谢过黄先生,然后再黄先生端茶后就留下束脩,行礼告辞。
黄先生看着三人离去的背影非常高兴,这是一位先生对收到一个颇有天分的学生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