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天雷勾地火,久旱逢甘霖
张绣娘这辈子最远就去过两趟乡里,这是她头一回来安平县城,还是跟着李逸一起,心里是既紧张又欢喜。
李逸让她坐在板车后面,铺上厚厚的干草再盖着皮袄,好暖和些。
可这出了大荒村还没多远,她便忍不住挪到李逸身边紧紧挨着他坐下,粗糙的手自然地挎住李逸的胳膊,一点都不避讳了。
来到安平县城,二人没有先去王记酒肆,而是径直去了王金石给安排的小院里。
刚推开虚掩的院门,就见丁二正忙活着往屋里搬木柴。
“呦!李兄弟!”丁二连忙放下木柴打招呼。
“店主让我多送些木柴过来,灶火连着烧了一天一夜黄泥都干了,屋里也热乎了多少,一会我再拿个火盆过来。”
丁二手脚麻利地帮着将板车上的东西一一搬进屋,然后就小跑着去酒肆喊王金石。
没多时就听见院门外传来熟悉的爽朗笑声,王金石挺着他那圆滚滚的肚子,大步走进来:
“哈哈哈....李兄弟,你可真是大忙人啊!”
一进来王金石就忍不住分享喜悦:
“兄弟,我跟你说啊,这白玉豆腐的生意可比馒头还要好啊!昨日我那酒肆光是豆腐就卖了三十多盘,好些客人没吃上还缠着伙计问呢,你可得抓紧多做些才是。”
目光落在张绣娘身上,之前两次王金石见到的都是秦心月,也见过了陈玉竹。
“这也是我媳妇,张绣娘。”李逸笑着介绍。
张绣娘听到媳妇二字,耳根唰地就红了像着了火似的,连忙心虚的低下头。
王金石恍然大悟,连忙点头:“原来是弟妹,兄弟,你这次带着弟妹过来是要在城里住些时日啊?”
“嗯,有两件事要做。”李逸点头。
“先在这儿做几日豆腐,之后把馒头的做法教会你们的伙计,我们再回村。”
王金石一听当即兴奋地拍手:
“好!太好了!这回定要让陈林那老狐狸的陈芳斋彻底开不下去!”
“你是不知道,自从另外八家铺子都开始卖馒头和豆腐后,陈芳斋如今是一个食客都没有,去的人都是冲着半价酒去,吃食一口没动酒倒买走了不少,那老狐狸气得脸都绿了!”
他说得眉飞色舞,显然是出了一口积压已久的恶气。
李逸略一沉思提醒道:“王大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啊,陈家在县城根基深厚家底殷实,就算陈芳斋亏上一年半载,只靠着贩盐和布行的生意他也能撑的住,咱们还是得小心提防着别让他狗急跳墙。”
王金石脸上的笑意瞬间收敛,眉头拧了起来:
“兄弟你说得也在理,他那贩盐的生意本就暴利是陈家的摇钱树。前几日他一直在收购小麦和大豆,好在是我也提前囤了不少,否则真有可能被这老狐狸断了后路。”
王金石突然瞪大了眼睛,似是想到了什么:
“盐!他若是把市面上的盐都收了那咱们可就麻烦了,做吃食的咋能离得开盐,他要是掐断盐路,咱们的生意也不好做了!”
“我先去查查情况,等下咱们再商议其它!”
王金石说罢,风风火火地转身就走,别看他长得五大三粗心思倒是细腻,一点就透,知道该往哪里提防。
今日的天色阴得厉害,深呼吸就能嗅到寒风里湿冷气息。
这是大雪将至的征兆,一旦大雪封路,短途往来尚可长途的货品运输必定中断。
不过这些倒不用李逸过多操心,冲在前面与陈家周旋的是王金石和其他结盟的店主,他只是个小农户没必要亲自下场厮杀。
“嫂嫂,咱们先收拾收拾明日就开始做豆腐。”
李逸检查了下让王金石备的木料,万一缺些木零件他好随时制作。
“好,我去屋里收拾下。”张绣娘点头,转身走进里屋。
屋里的陈设很简单,一张不算大的双人木床,上面铺着厚实的绸布被褥,绸布光滑里面的棉花也厚实,一看就是大户人家才用得起的好东西,张绣娘轻轻抚摸着光滑的绸布,心头一阵发热。
忽然想到,这屋里可就只有一张床,今晚她和李逸自然是要同床而眠,这回没有大丫和豆子在跟前,她也再无顾虑。
张绣娘的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心中的期待竟压过了那些许的羞涩。
李逸已经在院子里叮叮当当忙活起来,石磨还需要配些木零件,得先量好石磨预留的孔洞大小才能动手,王石匠做的石磨只能大致相同,细节上难免有偏差,这些都得他亲手来调整。
两三个时辰转瞬即逝,天彻底黑了下来,纷纷扬扬的细碎雪花飘落,落在屋檐上院墙上,很快就积了一层薄薄的雪沫子。
王金石这时才去而复返,脸上带着几分庆幸:“**!还好有李兄弟你提醒!”
他一进门就大声说道:“陈林那老狐狸竟然在暗中收购市面上的盐!再晚一步,城里的盐就被他全收了!等大雪封路,他到时候掐着全城的盐价就是掐着咱们的脖子!”
张绣娘站在一旁,看着李逸从容不迫地和王金石商议对策,心中满是敬佩。
像王金石这样一看就有身份地位的大户,她连远远看一眼都觉得胆怯。
以前去乡里,就连小小的粮店老板都懒得正眼瞧她,言语间尽是刻薄。
如今李逸能让这样的人物另眼相看,还把这么好的院子给他们住,张绣娘只觉得脸上也跟着有光。
李逸送走王金石关好院门,转身就见张绣娘还站在屋里发怔,眼神有些恍惚。
“嫂嫂在想什么?”他走过去笑着问。
“今天早些休息,明日可是有的忙了。等下我给你按摩按摩看看你那腰伤怎么样了。”
张绣娘回过神嗔怪地瞪了一眼,她听出李逸这话里有话。
屋外风雪飘摇寒风呜呜地刮着,屋内久旱逢甘霖,天雷勾地火,无需多言自有一番温情脉脉。
次日一早,李逸还没睡醒,就听见外屋传来柴火燃烧的噼啪声。
起身一看张绣娘竟然正蹲在灶前添柴,火光映着她的侧脸,看气色比昨日好了许多,眼角眉梢还带着淡淡的春意,比往日美艳了三分。
“睡醒了?”
张绣娘见李逸直勾勾地盯着自己,白了他一眼,语气带着几分娇嗔:
“看你这眼神儿,你是要把我生吞活剥了不成?昨晚折腾得骨头都要散架了,真是个冤家!看着人不壮实,力气比那拉车的大骡子还足。”
虽是抱怨的语气,可她嘴角的笑意却压不住,眼底满是藏不住的满意。
李逸走过去从背后轻轻搂住她的腰,在她耳边低声调侃:“嫂嫂满意就好。”
张绣娘的脸颊瞬间红透,拍开他的手:“哎呀大半天的别胡闹,赶紧做活吧!”
屋外的雪还在下,昨晚的细碎雪沫子,如今已成了漫天飞舞的雪片,落在地上簌簌作响,地面已经积了薄薄一层白雪。
李逸把石磨搬到屋里准备制作豆腐,如今他的力量属性已经提升到5点,身体素质碾压何铁牛。别看他外表依旧是有些瘦弱,但脱下外衣就能看到,身上布满了线条流畅的肌肉,虽不粗壮却充满了爆发力。
他和张绣娘一起忙活配合得格外默契,张绣娘负责添豆子加水,李逸则推着石磨研磨,磨盘转动的声音与豆浆滴落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李逸时不时凑到张绣娘耳边,说些俏皮话逗弄她,让枯燥的劳作多了几分趣味。
张绣娘本就心灵手巧,磨豆子的手法渐渐熟练,甚至比李逸还要利落,唯一欠缺的便是豆腐点卤的技巧,等她把这手艺也掌握了便能独挑大梁。
看着张绣娘围着灶台忙碌的身影,李逸忽然想到了豆腐西施这个词,忍不住笑了出来。
他走上前几乎是将张绣娘搂在怀里,手把手教她如何点卤:
“嫂嫂,你看好,这石膏水可是要慢慢加,一边加一边轻轻搅,搅出漩涡这样石膏水才能和豆浆充分融合,不会沉积在一处。”
石膏点卤原有两种法子,直接用生石膏是古法。
另一种是将生石膏煅烧成熟石膏,用熟石膏点卤三五分钟便能成型,比生石膏节省不少时间,这是后世改良的法子,优势明显,可缺点也突出。
熟石膏不易掌控,稍不留意就会结块影响豆腐口感,而且想要将生石膏完全煅烧透,普通柴火的温度远远不够,李逸眼下的条件只能将其烧至半熟,达不到预期效果,索性便沿用古法用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