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书院街的新生
三日后的傍晚长宁城裹着江南特有的湿润暮色点石茶餐厅三楼的“洗尘斋”隔壁的一个房间已亮起暖黄的宫灯。
王玉早到了半个时辰亲自将紫砂茶具烫洗三遍碧螺春的嫩芽在白瓷盖碗中舒展开清香漫过窗棂与街外的桂花香缠在一起。
闻哲刚跨进门就见梁林教授正对着墙上挂的《长宁古城图》出神。他想到王玉说过的他不来洗尘斋就不开门不禁笑了。
“闻市长来了。”
王玉转身斟茶茶液在公道杯中划出优美的弧线
“梁教授下午就到了说要再看看这古城图说有新发现。”
闻哲快步上前目光落在图上那道蜿蜒的蓝色线条上正是前日工地挖出的古排水系统。
“梁先生可是对那‘人’字形沟渠有了新见解?”
梁林回过身眼神里带着学者特有的兴奋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一叠图纸摊在红木茶桌上。
“闻市长请看这是我根据县志复原的书院街排水全貌结合前日所见的实物竟与赣省饶州饶篁城的古水系如出一辙。”
他指着图纸中央说:
“篁城之所以能保留完整的明清街巷关键就在‘修旧如旧’的同时守住了‘水脉护文脉’的根。”
王玉适时补充:
“篁城我去过前年陪老父亲去看油菜花那老街里的青石板路能映出人影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小水渠既排污又浇花完全不像其他古镇那样满是商业味。”
她看向闻哲“梁教授说长宁书院街的底子比篁城还好
闻哲心中一动。自从发现古排水系统后他就一直在琢磨改造方案——单纯修茸古建筑容易但如何让书院街既保留古韵又能让居民安居乐业始终是块心病。
他前倾身体:“还请梁先生赐教。”
梁林拿起铅笔在图纸边缘画了个简单的草图说:
“方案核心有两点一是‘修脉’二是‘拓新’。所谓修脉就是以那套古排水系统为骨架复原书院街的街巷肌理。前日陈教授说要保留主体加现代管网这个思路很好但要再细化青灰砖必须用本地窑口的老工艺烧制填缝料就得用糯米浆、草木灰加蛎壳粉的古法连勾缝的工具都得用竹制的这样才能保证百年后依然能看出原有的工艺痕迹。”
“更重要的是维护机制。县志里说南宋就有街坊共治的传统冬至后清理沟渠这个习俗必须恢复。可以成立‘书院
听说和异性朋友讨论本书情节的,很容易发展成恋人哦
街街道办’让居民参与到古水系的维护中他们才会真正把这里当成自己的根。就像篁城现在清理水渠还是街坊们轮流来比雇专业团队还尽心。”
闻哲点头说:
“您说的‘修脉’确实击中要害。但书院街现有居民三百多户不少房子年久失修单纯修茸怕是满足不了居住需求总不能让大家守着古董受穷。”
这正是他最头疼的问题古建保护与民生改善如何兼顾是许多古城改造的死结。
梁林闻言一笑指向草图右侧的空白处:
“这就需要‘拓新’了。我前日去看了书院街东南的凤展坪那片地势平坦背靠青山前临溪水与书院街直线距离不过三四里路正好可以建一座新镇。”
王玉说:
“我已经让人做了初步测算凤展坪占地约两百亩够建三百套带院落的民居还有配套的学校、卫生院和商业街。书院街的居民可以自愿搬迁老房子由政府统一收储修缮愿意留下经营的政府给补贴;愿意搬迁的新镇的房子按原面积置换不用补差价。”
闻哲愣了愣他没有想到王玉竟然有这样的气魄和见识。
“呵呵王总在新区做房地产做出新意来了看来梁教授此番来长宁是同你通过气的。”
王玉一笑说:
“我也做过一些考察这个项目要启动估计前期资金两个多亿。”
闻哲没想到他愿意如此大手笔投入公益性质的古建保护说:
“王总这可不是小数目回报周期怕是要十年以上。”
王玉摆了摆手
“前年修‘晋城’影视基地梁教授给我当顾问就说过一些成功的安全。而且梁教授说了这不是亏本买卖。”
梁林说:
“这就是饶州篁城的模式——‘老街守韵新镇便民’。书院街修复后重点发展非遗展示、国学教育和精品民宿比如把那处明代的粮仓改成非遗体验馆让制玉、木雕、印制销售古籍书、竹编、剪纸这些老手艺有个落脚点。
“而且如果长宁书院能恢复宋代时的讲堂授课有学生在书院街又可以提供配套服务了。
“而凤展坪则承担居住和日常商业功能超市、菜市场、幼儿园一应俱全这样老街不会因为过度商业化失去烟火气新镇也不会因为没有文化底蕴变成睡城。”
他从包里掏出一本厚厚的《篁城保护志》翻到其中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