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帝怒欲严惩,新贵献策忙
左顺门外的哭嚎声浪,
如同滚烫的岩浆,
一波波冲击着紫禁城森严的宫墙,
更狠狠灼烧着乾清宫内年轻皇帝的尊严。
嘉靖帝朱厚熜在御案后来回踱步,
脸色铁青,胸膛因暴怒而剧烈起伏,
那象征至高权力的龙袍,
此刻仿佛也束缚不住他即将喷发的雷霆之怒。
“反了!都反了!”
他猛地停下,抓起案上一份奏章,
看也不看便狠狠掼在地上,纸页纷飞。
“跪宫逼谏!以死相胁!
他们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
这大明江山,是朱家的还是他们文官的?!”
殿内侍立的太监宫女早已跪伏一地,
瑟瑟发抖,大气不敢出。
御前大珰黄锦更是额头紧贴金砖,
冷汗浸透了后背的衣裳。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他们这些近侍最先感受到那令人窒息的威压。
“张璁、桂萼他们呢?!怎么还没到!”
嘉靖帝的声音因愤怒而尖利,
目光扫向殿门,像极了困兽,急需爪牙前来助阵。
“回…回万岁爷,已派人急召,
想必…想必就在路上了…”
黄锦颤声回答,声音几乎带了哭腔。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等待中,
殿外终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张璁、桂萼、席书三人几乎是跑着进来的,
官帽都有些歪斜,额头上满是细汗,
显然是一路疾行而来。
左顺门那震天的动静,
他们在外朝已有耳闻,
心知出了大事,此刻见到皇帝如此情状,
更是心下凛然,连忙跪倒:
“臣等叩见陛下!”
“看看!你们都看看!”
嘉靖帝指着殿外方向,手指都在微微颤抖。
“这就是朕的好臣子!
这就是口口声声忠君爱国的士林清流!
聚众宫阙,哭嚎逼宫!
他们想干什么?
是要逼朕退位吗?!”
张璁率先抬头,他本就是激进派,
此刻见皇帝盛怒,心中反而一喜,
觉得这是彻底击垮对手的绝佳机会,
立刻慷慨陈词:
“陛下息怒!
此等行径,绝非忠臣所为,
实乃目无君父,结党抗命,形同叛逆!
杨慎、何鳌等人,自恃清流,藐视天威,
竟敢以如此方式胁迫陛下,其心可诛!
臣请陛下即刻下旨,命锦衣卫拿人,严惩不贷!
首恶必诛,以儆效尤!
如此方能彰显陛下威严,震慑宵小!”
他的话狠辣直接,
充满了快意恩仇的报复意味,
却也只是停留在“抓人”、“**”的层面。
桂萼心思更缜密阴狠一些,
他磕了个头,接口道:
“张侍郎所言极是!
此风绝不可长!
然则,臣以为,单单拿人问罪,
恐难以服众,反易授人以口实,谓陛下不能容人。
臣有一策:可先将为首者如杨慎、何鳌等即刻廷杖!
不必多,每人先杖三十…不,五十!
打掉他们的嚣张气焰,
让他们在天下人面前皮开肉绽,
看谁还敢效仿!
其余附从者,记录名册,
事后或贬谪或罢官,徐徐图之。
如此,既显天威,
又不至于立刻激起更大变故。”
廷杖,这是对士大夫身体和尊严的双重摧残,
阴毒更甚于直接下狱。
桂萼此计,是要**诛心。
席书年纪稍长,相对持重,
但此刻也知皇帝心意已决,不可能轻饶,便补充道:
“二位大人所言皆是。
陛下,当务之急是平息事态,驱散宫门人群。
臣建议,可派一内侍或勋贵,
持陛下口谕,严辞呵斥,责令其即刻散去。
若有不从者,再以抗旨论处,
锦衣卫便可名正言顺动手拿人。
事后,则需明发上谕,
痛斥其非,将今日之事定性为‘挟持君上,紊乱朝纲’,
如此,则**可掌控于陛下之手。”
这三人的建议,核心无非“**”二字,程度不同而已:
张璁主张狠杀,桂萼主张毒打加秋后算账,
席书主张先礼后兵并控制**。
听起来似乎有了层次,
但归根结底,仍是诉诸于暴力威慑和**清算,是硬碰硬的对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