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小书院开张
吴黛忙将人扶起来,“快请起,无需行此大礼。”
说着,她转头看着姚冠杨道:“姚先生怎么看?”
吴黛这是头一次在人前就书院的事主动问他意见,姚冠杨一怔,随即道:“章二郎君心怀广阔,喜读书,且不拘于经义典籍,与我……我们云章书院风格相契,我自然很欢迎这样的学生。”
吴黛暗笑,你想说他爱看闲书,想到外面闯荡的那个劲头,与你臭味相投吧。
她看破不说破,只道:“没错,我们云章书院不光会讲授科举所需的经义、策论、算学等学问,还会开设书画、格致科学等课程助学生修身养性、开阔眼界。章二郎君博览群书,相信你定会为我们的课堂增添妙论。”
关于云章书院的课程设置,吴黛和姚冠杨已有过讨论。
儒家贵族教育,向来讲究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本朝高等官学以及有名的书院,都推行六艺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而低等官学和小书院,一般没有那么全面的师资配备,只专注“应试教育”,以培养科举人才。
云章书院刚起步,吴黛也暂时没打算投入太多资金再聘先生,只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资源。
姚冠杨上过乡学、县学,有过十来年的基础教育经验,又通过了解试,是名实打实的秀才,教授应试科目绰绰有余,他后来在家闲赋,所学颇杂,六艺粗通,尤擅书、乐,因而也能教些兴趣课。
吴黛作为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穿越者,能教的东西很多,可适用于古代社会的只有科学和数学。所以她与姚冠杨两相合计,将书院课程范围定为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辅。
章适这样的学生,虽身有残疾,但底子好,兴趣广,说不定可作为以后素质教育的成果招牌,吴黛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章氏兄弟一听吴姚二人皆同意章适入学,十分欢喜,章宜还热情地邀请二人留下用饭。
吴黛谢过兄弟二人,婉拒道:“书院筹备千头万绪,还有诸多事宜要忙。”
章氏便没有强留,章宜推着章适,亲自将二人送至门外。
二人携仆从打道回府。
盛夏天气炎热,阳光如烈火,此时未时已过半,依然炽光灼目。街边的树被烤得病蔫蔫得,叶子在枝上打着卷,一动不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车厢内闷热更甚,姚冠杨见吴黛打着团扇依然满头大汗,连忙从车内食盒里端出一罐菡萏凉茶,舀了一碗递给她,“放了大半日约莫也不凉了,好歹能解渴。”
吴黛接过碗,咕咚咕咚一下喝了个精光,凉茶虽已成温茶,不过入口清爽甘润,淡淡的香气清新宜人,总算让她舒畅了些。
他们最近常出门,小菱常备乌梅饮子随车携带,今日突然换了,应该是姚冠杨的主意,她笑问:“你叫人准备的?很是可口。”
姚冠杨道是,“这是用新鲜的荷花花瓣和莲蓬做的,气味最是清香,沸水冲泡时得加几片雪梨,那样带出来时间长了,味道也不会太涩。”
“原来放了雪梨,怪不得味道不一样。”吴黛回味道,“看着简单做起来还如此复杂,想不到你在吃食上也有研究,厉害!”
姚冠杨被吴黛直白的夸赞弄得有些不好意思,垂眸道:“家母颇擅调鼎之道,经常变着法地给我做吃的,自小我便有口福,耳濡目染,也便会些。”
吴黛笑道:“这叫久吃成厨。”
姚冠杨也低头浅笑,两人一时无话。
沉默半晌,他道:“方才在章家,我以为你要出题考校章适呢?”
吴黛挑眉:“我这也是考校啊,不过不完全是学问方面的。”
姚冠杨望着她,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
吴黛道:“我问他为什么非要进学堂念书,是想看看他对外出求学的不便利之处有无心理准备,问他将来想做什么,是要看他的理想抱负,跟我们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相不相符。”
姚冠杨马上道:“那你问他喜欢看什么书,是想知道他的兴趣好爱,了解他的心性修养是不是跟我俩相合?”
吴黛:“没错。”
“那你……”姚冠杨迟疑道,“为何不问章宜这些?你先前不是说要公平录取吗?”
吴黛心说这小子还挺敏感,疑心我搞招生歧.视吗?
她耐心解释道:“章宜是第一个报名的,我们自然要尽快把他抓住,以赢得更多家长的信任。而章适比较特殊,我们多花点精力了解他,更有利于做决策,不然我们就可能错过一个豁达聪明的学生,所以得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姚冠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轻叹一句:“想成就一件事,还真不容易。”
吴黛心说,小伙子,创业不易,这才哪跟哪啊!
***
接下来几天,陆陆续续有家长邻里听到消息来报名,到八月初,已有差不多有十五名学生确认要入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