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第 35 章
“你真想要?别的我没有,倒是有一台拼凑的收音机,二十块钱,不要票,不讲价!”沉默了一会儿,大爷将张建军悄悄拉到一边,然后小声说道。
“能正常听吗?能行的话我就要!”大爷就是你大爷,张建军没想到,原本随口问一句,没想到还真有意外惊喜。
“当然能听,我自己都听了好几次了。再说,你都知道我的单位了,要是不能听,你到这儿来闹,那大家脸上不是都弄的很难看……”大爷的话,还真是让人无法反驳,至少张建军还是很认同,这个年头,一个铁饭碗多重要啊!
两人商定以后,张建军暂时在废品站等等,大爷回家去取收音机,约定好在路的拐角那里等着。
于是,张建军买完本子和笔以后,先去了那家废品回收展览馆,这一进去还真是非常惊喜。
只见里面有用废铁做成的农具,有用旧家具改成的灯和乐器,有用碎布头做成的衣服和床单背面,有用废毛和油毡做出来的帐篷……在这里,张建军还看到了用木屑当原料做成的刨花板,可以用来做家具,可真是做到了变废为宝。
张建军上前和工作人员聊了一会儿,知道了这里的东西虽然对外出售,但数量不多,主要还是对外展示。关于废品站的资源,工作人员和大爷的说法差不多,要公对公,批条子,到时候就可以卖。
他们主要工作就是回收废品和对外展示,要想垄断资源,不说上头不允许,就是他们自己本身也没那么多人手和场地以及工具,简单的做一做还行,要真是大批量的出货,他们就力有未逮了。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张建军买了衣服床单和木板,没过多久就离开了。
“呶,我就说能听吧?肯定不能骗你!”大爷拿来收音机后,还特地给张建军听了听,确认之后,张建军给了钱,大爷把收音机递给了他。而且,大爷居然还搞“售后服务”,要是坏了就再来找他,就收个材料费。听完之后,张建军不禁得啧啧称奇,以为是钱货两讫,没想到还有后续。不管怎么样,也算是一段难得的经历。
跟大爷交易完以后,张建军去了吴所长的家属院,没有贸然进去,只在门口附近等候,没一会儿其它的民兵也陆陆续续的过来了,又等了二十分钟,终于等到了老支书。
将马车停好,老支书进去找吴光明,张建军几人在外面等候。没过多久,老支书和爱华一块出来了。一问。原来是吴光明不在家,但老支书求的事儿也不是难办的事,所以爱华就主动跟着老支书跑一趟。一伙人还是分开走,张建军和几个民兵坐公交,而老支书和爱华则是坐马车走。
沂东县农校,在县城东南角,是五八年建成的,到现在也四年时间了,地方不小,进去以后,大多是红砖平房,只有一栋二层小楼,有河流从学校附近流过,这也是当初选在这里建学校的原因之一。学校里开设的课程包括农作物种植,牲畜养殖,农业机械维修等等,以实用为主,都是在农业生产中能用的知识!
这里当然也有果树,大多都是五十年代栽下的老国光树,个头小,但皮薄,果脆,口感酸甜。
“我们经过育种研究,可以让苹果的酸度进一步降低,变得更甜,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也比以前更强……”农校的技术员在给老支书和张建军他们介绍着新的国光品种,除了他们自己学校种的,也想找个其它地方试一试。
最终,老支书还是同意拿一些新的果树回去种植,包括桃树和葡萄,据说味道都比从前要好。当然了,农校的技术员也会到村里定期查看,检查生长情况,当然了,虽然有补贴,但吃住还是要依赖村里,这方面,老支书也没有二话,今年眼看是个丰收年,粮食产量不会少,再加上他们村还有粮食储备,就是去几个人吃饭也没啥问题。
再说了,老支书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既然技术员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