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第19章
9点12分,地铁总控室。
主任赵雯刚结束与高铁总控的通话,脸色苍白。她转身面对自己的团队:“高铁站发生化学袭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封锁所有出入口!”
刺耳的警报声响彻地铁站。
通过监控,赵雯看到站台上的人群开始骚动。工作人员按照预案,引导旅客向出口疏散。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场灾难才刚刚开始。
9点13分06秒。
地铁站台天花板上的消防喷头突然启动——但不是水。
一股带有淡淡水果香气的雾气从喷头中涌出,伴随着另一股类似芥末的刺鼻气味。赵雯立刻意识到,袭击者侵入了地铁站的消防系统。
“关闭通风!关闭所有通风系统!”她下令。
但为时已晚。
在地铁站中央区域,一个银灰色的筒状物从天花板坠落,在接触地面前的瞬间,三角支架弹出,将它稳稳撑离地面。它开始旋转,越来越快。
“小台风...”赵雯喃喃道,想起了刚刚高铁总控描述的装置。
与此同时,即将进站的列车车头,另一个装置开始工作——那是“探照灯”,它被巧妙地悬挂在车厢连接处,正喷出带着苦杏仁气味的白雾。
与高铁站如出一辙的绝望场景开始重演。
站台上的人群本能地冲向列车,而列车内的旅客则想逃往站台。在车门开启的瞬间,两股人流撞击在一起,形成死亡的交叉点。
“通知列车立即关门!立即关门!”赵雯对着通讯器大喊。
但列车员的声音断断续续:“无法...执行...人群堵住了...车门...”
赵雯切换到列车内部监控,看到了令人心碎的一幕:乘客们惊恐地拍打着车窗,一些人在剧烈地咳嗽,车窗上已经布满了手印和奇怪的油状斑点。
“救援已到达高铁站,正在向我们这里调度!”副手报告。
赵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记录所有细节,特别是毒气的颜色和气味,这对后续救援至关重要。”
通过监控,他们观察到不同毒剂的特征:甲氟膦酸异丙酯和甲氟膦酸环己酯几乎无色,但通过它们造成的空气波纹可以辨识;二氯二乙硫醚带有淡黄色和芥末味;CK是白色雾状并带有苦杏仁味;路易氏剂在物体表面留下深色油斑;VX则几乎无法通过肉眼察觉。
“多种毒剂混合使用...”技术员低声说,“这是为什么?”
赵雯深吸一口气:“为了互相掩盖特征,延迟识别;也为了突破防护,一种防护措施可能对另一种毒剂无效。”
监控画面中,站台西侧的一位地铁工作人员打开了紧急柜,取出防毒面具戴上。但不过几分钟,他开始摇晃,然后倒下——面具对透过皮肤的VX无效。
“通知所有工作人员,普通防毒面具不足以防护,必须使用全身防护装备!”赵雯下令,声音因紧张而嘶哑。
9点15分。
地铁站内的场景变得越来越超现实。
在站台中央,“小台风”仍在高速旋转,将混合毒剂甩向各个方向。一些区域的空气中漂浮着不同颜色的微细雾滴,在灯光下形成诡异的彩虹。
列车内,悬挂的“探照灯”持续释放毒雾,车厢成了密闭的毒气室。一些聪明的乘客试图用饮用水浸湿衣物堵住通风口,但CK仍从缝隙中渗入。赵雯注意到,在站台东侧,一群乘客躲进了一个零售亭,用胶带封住了门缝。这似乎提供了一定的保护。“通知还能行动的人员,寻找密闭空间,用湿布堵住所有缝隙!”她抓住一线希望。
但随即,监控显示零售亭内有人开始出现皮肤红肿、起泡的症状——二氯二乙硫醚和路易氏剂正在发挥作用。
9点16分。
救援队伍到达地铁站入口,但不敢贸然进入。专业的化学防护服需要时间穿戴。
赵雯通过广播试图安抚站内人员:“请保持冷静,救援已经到达,请寻找相对安全区域等待...”
她的声音在空旷的总控室里回荡,却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听到。
监控画面中,一位母亲把孩子塞进站台的自动售货机与墙壁之间的缝隙,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外部空间。孩子哭喊着,母亲的眼神坚定而绝望。
在列车5号车厢,一位老人用伞击碎了车窗,新鲜空气涌入,但同时也让站台的毒气更容易进入。几个靠近窗口的人深吸一口气,却不知道他们吸入的是混合了甲氟膦酸异丙酯和甲氟膦酸环己酯的致命气体。
9点17分。
地铁站内的移动人影越来越少。
站台上,那个最先启动的“小台风”仍在不知疲倦地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