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县试第二场,刷阴招?
显然,堂屋内前十名考生面对如此难度的考题,全都面色凝重。
张子宸坐在周毅斜对面,唐星宇在末尾,而第二名刘振,恰好坐在他的正对面。
考纸下发,依旧是十张正卷、十张草纸。
既然第二场考的是多思与言志,未涉及凌河镇的敏感话题,题目虽拔高了许多,却正中周毅下怀——去年他曾囫囵吞枣般研读了一整个冬天的院试、乡试历年案首试题文章。
对这场考试的作答,他有绝对的信心。
面对考试,周毅一直有个习惯:先思考,再下笔。他取来草纸,从第一题开始写下题干、答题涉及的典籍,将经典字句全部列出,再记下诗词要点。
至于最后一题八股文,他拆解为切题、承题,将每股要点逐一写下,直到八张草纸全部写满,才开始动笔答题。此时草稿纸已不够用,周毅举手掏出二百文钱,向差役买了十张草稿纸。
周围考生已全部伏案作答。
他的举动,刘振只抬了抬眼皮瞥了一眼——这般草率,能答好才怪。刘振根本不信他能连续两场都夺得头名。
而此时,一辆青幔马车停在县衙门口。
县令蒋涛得知府城学政杨士庸驾临,连午觉也顾不得睡,提着袍角赶忙到前门迎接。
“蒋大人不必多礼,本官只是例行巡查,看看今年凌河县考的氛围。”杨士庸年过五十,白发白须,长发挽于脑后,未着官服,脊背挺直,行走间自有一派仙风道骨。
自窥见县试考题起,蒋涛就对府城学政心生厌恶。此刻接待杨士庸,他脸上带笑,心中却暗藏不满。
“杨大人说的是,学政巡查县镇县考,乃职责所在,理所应当。”好在今年蒋涛重视县考,诸多事项无一错漏,他迎着杨士庸往县衙考场走去。
天气依旧燥热不堪。
杨士庸在蒋涛陪同下看完后院露天考场,脚步一顿,示意蒋涛带他去挑堂考场。
堂屋考场内,周毅奋笔疾书,已在草稿纸上完成所有答题,只剩誊抄。
科举考场中,草稿纸上文章写成什么样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誊抄这一步——但凡有半点错漏,此前功夫尽数白费。因此周毅誊抄得格外认真,几乎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他的答题速度是十人中最快的。
巡场的凌河学政数次从他身边经过,每次都不禁咋舌。堂屋内正考前十名的文章他都看在眼里,几圈看下来,唯有周毅的文章最为流畅,虽未看完全篇,却已有一气呵成之感。
再看其他人,有抓耳挠腮的,有拧眉苦思的。
若非县令大人一改对刘大人之子的关照,要他对此等天资的学子下手捣乱,他还真下不去这般狠心。
誊抄过程中,周毅专注到了极致,根本无暇顾及旁人的速度与状态。从提笔开始,他便未分给他人半个眼神,自然也未曾留意时不时观察他的刘振等人。
第三题诗句誊抄完毕,剩下第四题是字数最多的八股策论。
连续书写两个时辰,周毅七岁的手腕已开始酸痛。他未放下笔,而是换到左手,轻轻活动右手。
就在这时,坐在他身旁的一名赵姓考生开始抖腿。
周毅眉头瞬间皱起,抬眸看了一眼对面正襟危坐、故作沉思的刘振——故意的吧!
好在赵姓考生抖腿没多久,便被巡场学政呵斥停下。
恰在此时,厅堂外有人叫学政出去,具体内容不得而知。
巡场之人从学政换成了差役。
策论誊抄已开始,周毅下笔无比专注,沾墨力道精准到不容半点重墨出现。然而就在他专注誊抄的间隙,差役拖沓的脚步一遍遍从他背后响起,行走间胳膊摆动还不时擦过他的脊背。
尼玛!玩儿阴的是吧!
差役异常的举动,其他考生自然也注意到了。但此时关键的是自己的前程,为他人出头万一自己答题出错,岂非要明年重来?能考进前十,谁都不愿在这时横生枝节。
坐在周毅对面的唐星宇投来询问的目光,周毅抬头朝他轻轻摇了摇头。
“还挺镇静!”被事先买通、故意捣乱的差役居高临下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