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摊晾茶青出谋算
翌日,天色澄澈,碧空如洗,是一个极好的晴日。
晨光熹微,叶湘怡便已起身。
用过早膳,吩咐人备好车马,她今日要回家看望父亲,并带着郑大夫妇一同处理昨日从茶园采回来的新鲜茶叶。
刚走出院门,恰巧遇见二嫂正带着丫鬟往外走。
二嫂一见她,眼前便是一亮,快步迎了上来,脸上带着一种混合了好奇与促狭的笑意,冲着她挤眉弄眼,压低声音道:“昨儿晚上,睡得可好?”
叶湘怡被她问的一愣,见白宝娇的眼神在自己脸上逡巡,仿佛想找出些什么蛛丝马迹,顿时想起昨夜床榻间的依赖与额头上的轻吻,耳根不禁微微发热,面上却强作镇定,带着几分不解其意的懵懂:“劳二嫂挂心,自然是好的。二嫂这是要出门?”
白宝娇见她这般情状,只到当她面皮薄故意装傻,也不点破,又意味深长的笑了笑,用手肘轻轻碰了她一下,这才带着一脸的“我懂我懂”的表情,袅袅婷婷的先走了。
留下叶湘怡站在原地,对着她的背影眨了眨眼,终究没太明白她那丰富的表情下究竟藏着何种深意,只得摇了摇头,带着春桃登车往叶家去了。
到了叶家,叶父还是昏迷,夏禾照顾的极为仔细,叶湘怡和夏禾略微说了会话,便径直去了后院。
后院早已备好了竹席,竹匾等物,郑大和他的妻子,以及那个被救下后便留在叶家帮忙的小哑巴,都已等在那里。
阳光透过轩窗撒进来,带着暖意,正是晾晒茶叶的好时候。
叶湘怡挽起衣袖,露出半皓腕,亲自示范。
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叶倒在干净的大竹匾里,带着春桃和郑大夫妇两个,耐心地将夹杂其中的老叶、黄片、茶梗一一剔除,只留下鲜嫩匀整的芽叶。
“筛选是关键,杂质得去干净,茶汤才清凉,滋味也纯粹。”
她一边做,一边轻声讲解。
那小哑巴孩子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亦步亦趋地跟在她身后,像个小尾巴,看得极其认真。
叶湘怡见他有兴趣,便放慢了动作,拿起几片叶子在他面前比划,耐心的教他如何分辨叶子的老嫩,如何判断品相。
她拉起小哑巴的手,让他触摸不同叶片的质感。又将筛选好的鲜叶,教他如何均匀地、薄薄地摊晒在竹席之上。
“这样摊开,让风和阳光慢慢带走它多余的水分,叶子会变软。之后,无论是炒青还是蒸青,才能更好地激发茶香,锁住滋味。”叶湘怡的声音温和清润,如同这清晨的阳光,暖而不烈。
小哑巴虽然不能言,却听得极其专注。
他学着叶湘怡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捧起一把茶叶,轻轻抖落在竹匾里。
动作稚嫩,神情却异常庄重。
看着阳光下小哑巴专注的侧脸,和他那模仿的一丝不苟的动作,叶湘怡唇边泛起温润的笑意。
这情景莫名的熟悉,恍然间,时光仿佛倒流。
叶湘怡仿佛看到了多年前,也是在这样的晴日,也是在后院的敞轩里,年长她几岁的齐明,便是这样耐心地、手把手地教她如何辨认茶箐,如何控制火候。
他那时的话语言犹然在耳,示范时的专注神情历历在目......
日子过得真快啊,转眼间那个需要被引领、被教导的小女孩,如今也已长大,竟也成了能教导他人的人了。
只是不知,齐明外出游历,山川跋涉,过了这么些日子,如今走到哪一处了?
可也曾遇见如此好的天气,可也曾...想起过故乡的茶香?
一丝淡淡的如同茶烟般飘忽的惆怅萦上心头,但很快便被小哑巴一个成功的、得到郑大赞许眼神的摊晒动作驱散了。
叶湘怡收敛心神,重新将注意力放回到眼前的茶叶上,继续细致地指导起来。
“这孩子可曾有了名字?”叶湘怡问。
“我们夫妻两个都是粗人,这孩子现下就叫狗蛋儿,取个贱名好养活。”郑大乐呵呵的。
叶湘怡摸摸狗蛋像小狗一般毛茸茸的脑袋道:“我给狗蛋儿取个大名吧。”
郑大夫妇惊喜不以:“大小姐赐名自然好!”
阳光洒满敞轩。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我们狗蛋儿大名就叫郑行远好不好?”
狗蛋儿眨眨眼睛,乌黑的眸子亮起一点光芒。他拽了拽叶湘怡的衣角,郑大夫妇连忙上前拉住儿子,怕他造次。
叶湘怡却拉过狗蛋的手,在自己的手掌上摊开,一笔一划地在他手上写下“行远”二字。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意思是说,我们狗蛋儿以后可是有大出息的人,但想有大出息,就必须得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狗蛋仍然不解,攥住手掌上并不存在的“行远”二字,听着自家小姐说自己日后有大出息,还是乐呵呵的,朝着叶湘怡猛猛点头。
茶香环绕,阳光在指尖静静流淌。
忙碌了半日,敞轩内摊晾的普洱茶已出具规模。
叶湘怡仔细检查着竹匾上的茶叶,普洱茶的摊晾讲究阴干,需得在通风避光处,让鲜叶的水分缓慢而均匀的挥发。
她不时伸手,轻柔地翻动茶叶,使其受风均匀,避免闷坏。
抬头望了望四周,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却并不灼人。
“如此晴好的通风天气,约摸着摊量上三到五日,便能达到适合杀青的程度了。”
叶湘怡心下盘算着。
正思忖着时间,听得脚步声近,转头便见裴俞风一身常服,步履从容地走了进来。
他的目光扫过满室茶青,最后落在叶湘怡因忙碌而微微泛红的脸颊上。
“忙完了?”他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