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小说网
《[历史]花妖医经》

67. 黄硕

太阳已经落山,暮色渐渐深了下来,天空是清澈的水青色,铅灰的云一团团自天山相接的边际向中心蔓延,中天的几绺儿却仍是明而亮的纯白,飘逸得有几份空灵。

诸葛瞻归家后,先去了西院,向母亲问安。

进了门,便见西垣下正荷锄掘着土的一个瘦削背景——

民间习俗,每年冬至日,取五谷各一升盛入小罐,埋在北墙阴下,到了春日取出称量,增重最多的便是明年宜种的谷物。

他幼年的记忆里,阿父总是很忙很忙,但,年年都会陪阿母一起郑重其事地把各种各类的粟米、黍米、稻米一坛坛埋到北墙的竹荫下……说是当年在南阳时的习惯。

阿父下世后,阿母便年年一人埋谷,一年又一年,如今,已整整十年了。

她已届六旬,头发枯白,脊背稍微有些佝偻,握锄的手青筋贲起,一下一下掘着土,动作缓慢而吃力。

他心里仿佛被什么尖锐的东西刺了一下,锥心地疼——阿母,什么时候已经老到了这般地步?

虽然心疼得厉害,但他知道母亲的脾气,一丝都没敢露出来,只学父亲当年,几息之间收敛干净情绪,换上轻快的笑,边走近边问:“阿母,城外的几亩水田,我们今年种青芋稻还是蝉鸣稻?”

黄硕闻言,暮色里抬起头,或许是老眼昏花,她竟有一瞬的恍神……阿瞻,的确肖父呵。

他向来是个很孝顺的孩子,耐心地陪她一起掘出了十几只黑陶坛,再一一称量,选种,最后她催促了几番才回去。

她自己一个人,提着灯回了小书房。

这,是她最熟悉的地方,且,四十年里,几乎未曾变过样。

是的,四十年了。

偌大的丞相府,都是后来孔明开府治事后建的,只有西院,是他们夫妇初来成都时修葺的……和南阳的宅子几乎一模一样。

孔明性子一板一眼,向来不喜变动,喜欢一样菜连吃一个月都不腻;爱穿的衣裳若破了旧了,就做件儿一模一样的;哪卷书放在哪个书櫃哪一层哪一格,都是几十年不变,每每阅罢,便放回原处。

这间书房,是他们成亲的次日,一起动手布置的,里头的书,半数都是她的嫁奁。

她至今记得,那天是二月初六,春风刚刚暖润起来,阳光和煦,清晨照进屋子里,晒得高大的黄竹书架散出一点点木质的清香,随风送入鼻端。

她很喜欢闻那味道。

两人开了箱子,开始检点书册,然后一卷一卷分类归置,给它们做书签——孔明写得一笔好篆字,她则擅长八分书,所以经史类正经书的归他,花草虫鱼类的闲书归她。竹签质脆,时久易朽……所以,每隔些日子都会重做一些。

直到,十年前。

她自书架上取下了一卷书诗,其实,这种昏暗的光线里,她的眼睛已经看不大清了,只是书卷的位置已经牢牢烙在了脑子里,抹杀不去而已。

往后,一天天,她会愈来愈看不清字,听不清声音……然后,再醒不来。

一点点衰老,实在是可怕的事情。而于她而言,更可怕的是,这间书房,这些东西,这些所有所有的记忆,都会随着她的死,统统化为乌有——这屋子已经很旧了,想必家丞一定会推翻重修,这些书,许多也已经字迹涣灭,大约会被抄录,然后送到厨下烧了柴禾,这琴这棋,也算不上好东西……

她原本以为,自己活得通透,到了这会儿,才知道,自己原来也是怕死的。

灯下坐了不晓得多久,她将手里那卷诗缓缓展开,卷首便是一首《回车驾言迈》: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这是孔明的手迹。

是在建兴八年,他五十岁寿辰当晚,与她论诗时写下的。

“孔明,你怕死么?”她目光落在那未干的黑迹上,问。

他愣了下,缓了好一会儿,道:“少年时,其实是很怕的。”

大约,所有的少年人初次意识到自己会老会死的时候,心里都会油然而生一种巨大的恐惧,于是,有时便会有些轻狂冒险之举,好向老天示胆,也慰藉自己内心的不安。

“后来,一天天老了,每时每刻都离死更近,所以愈发怕起来。”

每每想到,自己不久之后,将与所亲所爱幽冥永绝,独自沉眠于黄泉之下,尸骨渐渐朽入泥土……不由午夜惊梦,汗透重衣。

言罢,他忽然笑了:“近几日,倒是想通了。”

“人生一世,就像这田里的禾苗,春生夏长,秋凋冬零。明年,同样这块田地,又有新的禾苗长出来,经历同样的四季枯荣……地里若永远都是那一茬儿苗子,该如一潭

上一章 目录 停更举报 下一章
小说推荐: 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大逃荒!全家齐穿越,手握空间赢麻了! 半生不熟 小领主 还爱他! 反派不想从良 非职业NPC[无限] 病美人和杀猪刀 灵卡学院 迷津蝴蝶 大宋市井人家 少女的野犬 和嫡姐换亲以后 在O与A中反复横跳 开局为神子献上名为“爱”的诅咒 从鱼 吃瓜吃到自己死讯 还有这种好事儿?[快穿] 跟全网黑亲弟在综艺摆烂爆红 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 拆迁村暴富日常[九零] 风月无情道 强者是怎样炼成的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姐姐好凶[七零] 肉骨樊笼 动物世界四处流传我的传说[快穿] 草原牧医[六零] 龙凤猪旅行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