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第 115 章
又是一天五更时,更夫的梆子声一长四短,天色将明未明,多数人都还在梦中,而京川的大臣们却已经在朝房暂歇等候着上朝了。
待漏的时间里众位大臣一一上前签名表示出席,负责记档的小吏惊奇地发现原先生病的、体弱的,吵着告老、急着回家修宗祠的大人们,今日居然都到了。
御史台和吏部的官员们只是为入朝签到这一项就忙了个半死,放眼望去,整个午门都塞满了官员们的车马,朝房前后更是挤了上千位四品以上的朝中要员。
记录考勤的小官忙得头都不抬,只是一味地询问:“大人,您的官职姓名,烦请出示一下牙牌。”
“苏平云。”身着绛纱袍、乌皮靴的武将解下腰间的牙牌往前一送,小官还未反应过来苏平云是谁,只觉四周突然安静到瘆人,忍不住匆匆抬头瞄了一眼,才发现这人刚刚解牙牌时腰间的叮当声,居然是铜牌碰撞佩剑发出的!
西金什么时候多了位可以带剑上殿的官员?小官尽管被吓了一跳,但还是快速地核对抄录完了信息,将牙牌送还给了苏步青,他愣愣地盯着武官的背影看了好久,心中过分的激动让他生出些许不真实感,居然真是苏元帅!
认出苏步青的官员里,一部分人惊慌无措的心终于定了下来,而另一部分人那颗蠢蠢欲动的心也蓦然沉了下来。
等官员们都签过名后就可以一起进宫了,不过午门之后的路需要步行,为了宫中的防火考虑,众人只能抹黑前行,只有个别要员前才有引路的宫人。
苏步青当然是有资格让宫人持灯笼在前面开路的官员之一,后面的大臣看见前面那盏国主亲赐的琉璃宫灯,个个乖的像小绵羊一般。
开玩笑,这位是谁?那可是西金的战神、苏家的家主、当朝的国舅爷!随便一个名头拿出来都够他们喝一壶的了,更别提这些称号都属于同一个人的含金量了。
所以,这位今日怎么有闲心来和他们一起走上朝的流程?是为了宣告自己还没有死吗?众人心里泛着嘀咕,脚下却越发谨慎细致了,生怕一个不小心摔倒在地,冒犯到这位杀神。
行至金水桥,大臣们排队站好等待着鸣鞭,可今日明明已经到了时间,奉天门前居然还有小太监正在扫洒。
哗哗——
几桶凉水下去,有眼尖的官员发现,流到玉带河里的污水还泛着血色。
冷腥味随之扑鼻而来,胆小一些的大臣眼前一黑差点栽进护城河里,就在这时,三声鞭响随之而来,巨大的撕空声让人一阵恍惚,仿佛那长鞭就实打实抽在自己身上一样。
“太子驾到——”
在宫人拖着长调的唱声中,只有苏步青一人立在群臣之首,目带欣赏之意,看着赵观南的步辇经过。
听到背后的各种小动作的窸窣声,苏步青垂眸,最后一仗,来了。
她知道,总有人是迂腐不化、顽固不堪的,京川三日的血流成河还不足以让他们彻底明白,西金已经换个了主人。
而她站在这里,就是来立威的。
果然,赵观南刚刚走上高台,百官还没有行礼,就有人急急忙忙跳了出来:“殿上何人?为何不见摄政王主理朝政?”
“放肆!”
苏步青冷呵一声,立刻就有甲卫上前按住了急着发难的官员,一左一右将他架起拉了下去,两人刻意没有堵这人的嘴,一路的叫嚷让大殿内外的大臣们都注意到了四周密布的近卫,个个都是胸甲护腕、吊腿顶帽全副武装。
叫嚷声越来越小,一声重咳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回到朝堂,聂太师站出来,无视了旁边人的惊愕,耷拉着眼皮为百官了解惑:“安王赵政临谋反作乱,与北狄勾结企图篡位不成,竟敢挟持天子蒙蔽朝野!
幸有太子日夜奔袭救西金于危难,谁想那贼子心狠手辣至此,居然放了大火与国主同归于尽,然国不可一日无君,今日便由老夫当众取下额匾之后的圣旨,代为宣读。”
赵政宁留下的圣旨很长,是他一贯周到全面的作风,百官们听着聂太傅沙哑但有力的声音,渐渐从或惊慌或愤慨的情绪里抽离了出来,不禁纷纷追忆起了这位从前的国主。
虽然他们因为利益站队不同,但是都无比怀念赵政宁,聪明有脑子,关键是不刚愎自用,说他是历代臣子都梦寐以求的贤君都不过分,可惜……命太薄了!
再长的圣旨都有念完的时候,其实细细研究,这纸先帝遗诏一共只说了三件事而已,一是他死后丧事一切从简,绝不可铺张浪费,二是安王赵政临谋逆叛乱,罪不容诛,定要严惩,第三就是西金皇室子嗣凋零,唯有太子赵观南一人可继承大统,太子年纪尚轻,望诸位大臣多多包容。
聂太师念完,殿下的多数官员就要跪下行礼,毕竟父死子继天经地义,太子本就是正统,又有三朝元老当众亲取圣旨,一切都合乎礼法,他们做臣子的自然是要行礼迎接新王朝的到来。
“不可!”百官们第一声万岁还没来及出口,就又有人跳了出来,不过有了前车之鉴,再出来反对的人用词可就文雅了许多:“继位之事岂容儿戏?!”
苏步青一个眼风扫过,立刻有同党出列帮他转移了火力,尽管他哆嗦个不停,但还是一言道明了要害:“我等前日听到民间传闻,太子殿下虽为先帝亲封的太子,可却是个女儿身?”
南玉连给赵观南的和亲圣旨都颁布了,原本就在赵政临把控下的京川怎么会不知道赵观南的性别?大臣们只是碍于苏步青手里那把上斩昏君,下斩奸臣的尚方宝剑和四周虎视眈眈的精兵强将,才缩着脖子装聋作哑权当自己不知此事罢了。
这时出头鸟提出质疑,有人缩着脖子又往人群里钻了钻,但更多的是赞同和附和,一石激起千层浪,越来越多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出:“臣亦有此耳闻!”
“还请太子殿下为臣等解惑!”
其实压根不用他们去闻,但凡长了眼睛的,只要稍稍抬头看一眼,就能发现今日赵观南穿着的那件明黄蟒袍,裙角绣边重重叠叠,上身除了胸口的补子还叠穿了件彩霞帔子,圆领宽袖但分明是女子的形制!
装瞎的大臣只是偷瞄了一眼就急忙低下了头,心中唏嘘道:真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