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 17 章
黑冰台的密报是在深夜送达章台宫的。
烛火摇曳,映着秦王嬴稷那张不怒自威的脸。
黑冰台的首领单膝跪地:
“禀大王,经臣等携治粟内史属官反复丈量称重,王孙政所种红薯之田,实收亩产,十二石三斗七升。其于旁侧坡地试种之田,亦收得十石一斗。臣等已核验三遍,绝无虚报。”
寂静的大殿里,只有烛芯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那筐作为物证被抬上殿来的红薯,还带着渭水河畔的潮湿泥土气息,呈现在嬴稷面前。
嬴稷缓缓站起身,走下王座,随手拿起一个红薯,细细观察之。他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再睁开时,眼底最后的疑虑已被一种锐利光芒取代。
“传寡人令。”嬴稷下令,“明日大朝,宣王孙嬴政,携此祥瑞,于章台正殿觐见,寡人,要让满朝文武,亲眼看看,何为天佑大秦。”
翌日,章台宫正殿。
百官肃立,玄衣绛裳,庄严肃穆。
然而,当那个身着玄色小朝服、身高不及成人腰际的幼童,迈着与他年龄全然不符的沉稳步伐,一步步走入这帝国权力中心时,所有的肃穆都被一种无声的骚动打破。
好奇、审视、不屑、惊异……种种目光一一落在嬴政身上。
而嬴政恍若未觉,目光平视前方,走向御阶。他身后,四名魁梧的卫士合力抬着那个覆盖着红布的硕大藤筐,脚步沉重。
还未等嬴政站定行礼,一位面容古板的宗室重臣,嬴姓宗正,便抢先出列。他脸色肃然,对着御座深深一揖,沉声道:
“大王,臣闻此红薯产量骇人,实乃亘古未有。然,事出反常必有妖,其种从何而来?其法由何人所授?产量如此悖逆常理,臣等非是不信王孙,实恐是方士幻术,或为六国精心设计之阴谋,意图乱我大秦根基,不可不察啊大王。”
他代表着嬴氏宗族和最保守的势力,维护血脉纯正与王权稳固是他的本能。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附和声,许多老成持重的官员纷纷点头,看向那筐红薯的眼神充满了警惕。
嬴政终于抬眸,平静地看着那位宗正,却没有停留,他转向御座上的嬴稷,依礼参拜后,朗声开口:
“曾大父,众臣工心有疑虑,乃忠君体国,理所应当。口说无凭,眼见为实。政,请借宫前铜鼎一用。”
嬴稷目光深邃,挥了挥手:“准。”
很快,殿外广场上,一口巨大的铜鼎被架起,注满清水,柴火在鼎下熊熊燃烧。
嬴政亲自指挥卫士,将数十个洗净的红薯放入鼎中。
当鼎中水汽蒸腾,一股甜香随着热气弥漫开来,逐渐笼罩了整个章台宫前殿。
那香气是如此浓郁、如此诱人,引得不少朝臣下意识地吞咽着口水,眼神不由自主地被那口大鼎吸引。
时辰一到,鼎盖揭开,热气扑面。卫士们用长叉将煮得软烂、表皮裂开、露出金黄内瓤的红薯捞出,盛于玉盘之中。
嬴政亲手用木箸夹起第一个,仔细剥开焦黑的外皮,那诱人的金黄色和腾腾热气顿时展露无遗。他迈着小步,稳稳地走上御阶,将第一个红薯奉至嬴稷面前。
“曾大父,请尝。”
接着是第二个,嬴政奉给了脸色复杂的安国君嬴柱。
然后,嬴政端起了第三盘。
在百官注视下,他没有走向任何一位重臣,而是迈着稳当的步子,径直走向大殿末尾。那里,站着以公子子楚随从身份特许旁听、一直低眉顺目的吕不韦。
“吕先生,”嬴政在吕不韦面前站定,双手将玉盘递出,“你虽非朝臣,却素有见识,走南闯北,见多识广。”
嬴政微微抬起下巴:“你且尝尝,以此物之高产易活,若推广于大秦,能否让我边关锐士,在冰天雪地里,少饿几次肚子?能否让我关中、河东的百姓,在青黄不接之时,多活几条人命?”
一瞬间,所有的目光,所有的压力,全都聚焦到了吕不韦这个白身商人身上,
那位发难的宗正脸色瞬间铁青,嬴政此举,无异于当众扇了他的脸。王孙不屑与他争辩,反而去询问一个商贾,这是何等的轻视,又是何等的高明,
而对吕不韦而言,这更是千钧一发的时刻,机遇与危险并存。回答得好,他便能鲤鱼跃龙门。回答不好,他连同他投资的公子子楚,都可能万劫不复。
吕不韦是何等人物?他几乎是瞬间就做出了最完美的反应。
只见吕不韦噗通一声,以恭敬的姿态跪倒在地,双手高高举过头顶,接过那盘红薯。他抬起头时,眼圈竟微微发红,带着激动与哽咽,演技浑然天成:
“草民吕不韦,谢王孙垂询,王孙年虽幼冲,却心系将士黎庶,此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表。”
吕不韦高声道:“此物若能推广天下,实乃万民之福,大秦之幸,草民虽位卑名贱,亦深知此乃利国利民之神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吕不韦猛地低头,狠狠咬下一大口红薯,咀嚼着,仿佛在品尝无上美味,更在品尝一份责任。随即,他抬起头,目光陡然变得锐利,看着那位宗正,坚定的说:
“若有那等不识大体、不恤民生的宵小之辈,敢以此等祥瑞构陷王孙,其心,当诛。”
一箭三雕。
既将嬴政捧到了心系苍生的道德制高点。
又用构陷王孙、其心当诛狠狠回击了宗正的质疑。
更在秦王与满朝文武面前,树立了自己忠君爱国、见识不凡、敢于直言的完美形象,
满殿寂静,落针可闻。
老将王龁率先打破沉默,洪声笑道:“哈哈,说得好,吕先生虽是商贾,却比某些尸位素餐之辈,更明事理,更知轻重,老臣附议。”
嬴稷深邃的目光在嬴政和吕不韦身上停留片刻,最终,一切疑虑与算计都化为了一声响彻大殿的决断:
“献瑞有功,献策有方。即日起,寡人特设司农署 ,擢升你为司农令 ,总领新作物推广、农法改良一事。农家许行,为司农丞,辅佐于你。一应人员、钱粮,由少府优先拨付。望你不负寡人所托,使我大秦,仓廪丰实。”
司农令,实权官位。
一个三岁稚童,自此,正式踏入大秦权力中枢,执掌一署。
“臣,领旨。谢大王。”嬴政躬身,仿佛早已料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