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第二十五章
相山县一如既往的热闹,柳小满与林月蓉在街口分别后,她将怀里的巨款放进空间里,她的脚步都轻快了几分。她没有立刻回家,而是先绕道去了县城最大的杂货集散市场。
这里聚集着好几家铁匠铺和农具店甚至还有家具店。
没错!她今天来县城里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来打探行情的。
柳小满到了后,她放慢脚步,先从最大的郑家铁器行里看起。
这铺子门面阔气,黝黑的墙壁上挂满了各式镰刀、锄头、铁耙,寒光闪闪。
铺子里炉火正旺,几个赤膊的伙计叮叮当当地敲打着烧红的铁块,汗珠滚落,在古铜色的皮肤上划出亮痕。里面的掌柜是个精瘦的中年人,他穿着细布褂子,正拿着个算盘跟一个老农算账。
“这把新到的镰刀,瞧瞧这口子,又快又耐用哦,这一把顶你以前三把啊。”掌柜正唾沫横飞地介绍着手里的镰刀。
老农踌躇着,“这镰刀好是好,就是贵了些啊。”
“哎呦!老哥,这一分钱一分货啊。要是耽误了收割,那损失的可就不止这点钱咯。”
柳小满在一旁默默听着,她的目光扫过那些农具。这郑家的东西看着的确扎实,多是纯铁打造,厚重耐用,但价格也着实不菲,样式也皆是多年不变的老样子。她心里暗暗记下,这家的优势在材质和口碑,劣势在价格和缺乏新意。
柳小满不动声色地退出来,走向斜对面一家稍小些的铺子孙记农具。
这家不仅卖铁器,也兼卖些木锨、木杈、簸箕之类的。铺子里货物堆得满满当当,显得有些杂乱。里面一个伙计正忙着给一把锄头装木柄。
柳小满拿起一把摆在外面的小锄头,掂了掂,又仔细看锄刃和木柄的连接处。佯装顾客询问道:“小哥,这锄头怎么卖啊?”
那伙计抬头,见是个小姑娘,语气很是随意道:“那个啊?三十五文。可结实着呢。”
柳小满用手指暗暗刮了下锄刃,感觉这钢火似乎不如郑家的足,刃口没有那么锋利,而且木柄也略显粗糙,有些扎手。但价钱确实便宜不少。
“这木柄好像有点毛刺啊。”柳小满小声嘀咕着。
伙计听到这话,也不以为意。“嗐!姑娘啊,这干活的东西,讲究那么多干啥呢?磨磨就得了,更何况这价格很是便宜啊。”
柳小满点头,放下手里的锄头,她又状若无意地问:“听说最近有种竹齿的耙子,轻便又好用,这个你家有吗?”
伙计愣了一下,摇头道:“竹齿啊?那玩意儿不经用吧?咱这都是实打实的铁货呢,没有那种东西。”
柳小满听到心里有了数。孙记走的是低价实用的路子,做工粗糙,但能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对于手头紧的农户颇有吸引力。
接着柳小满又逛了两家更小的铺子,情况大同小异。这些农具铺似乎都陷入了一种固定的模式,要么追求坚固耐用但价格高昂,要么追求价格低廉但做工粗糙,鲜少在好用、省力、巧思这些上下功夫。
日头渐高,空气变得燥热。柳小满只觉得有些口渴,便走到街角一个卖凉茶的老婆婆摊子前,花一文钱买了碗茶水,小口喝着,目光依然流连在几家农具铺之间。
柳小满看到几个农户走进郑家铺子,摸摸看看,最后却空手出来,显然是嫌贵。又看到有人从孙记出来,手里拿着新买的农具,脸上却并无多少喜色,更像是无奈之选。
“婆婆,你说现在这农具,是越贵越好呢,还是便宜能用就行啊?”柳小满看似随意地搭话。
卖茶水的老婆婆眯着眼,摇着蒲扇,慢悠悠地说道:“咱庄稼人啊,谁不想用好的呢?可好的买不起啊。便宜的呢,又不经用,一年坏两回,算下来更亏钱啊。要是能有又便宜又好用的,那可真是积德咯!”
正说着,旁边一个歇脚的老汉插嘴,“听说陆家村有个柳木匠,打得农具那是又轻巧又得劲,价钱还公道,不知道真的假的?”
“我也听说了啊,说是耙草不累腰咧。”
“对对对!还有那犁,听说贼省力。”
“不止呢,我听说宋氏杂货铺里的曲辕犁就是他做的。”
几个等活干的短工也凑过来议论起来。
柳小满端着茶碗,耳朵竖得尖尖的,听到这些她心里一阵滚热。她没想到这柳青山的名声,竟已传到县城里了,而且口碑极佳。
柳青山打得农具,材质或许不如郑家的顶级货色,但她的设计巧妙,更贴合实际使用,省力增效。做工方面那是比孙记的细致太多,价格却定得十分公道。正好卡在了一个微妙而精准的位置上,比上不足,比下却远远有余。
她原本只是想来看看行情,此刻心里却涌起一股强烈的信心。看来他们的路,是走对了。
不仅如此,她还想到了更多。或许,他们可以针对不同需求的农户,推出不同档次的农具?或许,还可以接受以旧换新,回收旧铁件降低成本?又或许……
连日来,柳小满看着柳青山打出的农具一件比一件精巧,订单也雪花似的飘来,还招了不少工人,日子蒸蒸日上。
柳小满欢喜之余,却隐隐觉出一点不足。农具终是时节性的营生,忙过春耕秋收,难免要清淡下来。且农具价贱,纵是宋东家那样的大单,刨去木料和人工,所剩的利头也有限。
柳小满想起柳青山那手越来越纯熟的木工活,心思便活络起来。
农具之外,或许还能做些别的?就比如家具之类的?
这念头一起,便再压不下去了。
只是这大姜朝的人喜好什么样式?流行什么木料?价钱几何?她一概不知。总不能闭门造车。
因此她今日来县城里除了农具铺子,那家具铺子也是她的目标。
柳小满慢慢喝完茶,将碗还给老婆婆,道了声谢,转身往一家她早就锁定好的刘记木器行里走去,
这家铺面开阔,里头陈列着不少衣柜、箱笼、桌椅,看着料子不错,做工也扎实,但样式多是中规中矩,透着股沉闷气。掌柜的穿着绸衫,坐在柜台后拨算盘,见来人,他撩眼皮瞥了眼,见是个小丫头,便不再理会。
柳小满抬起的步伐就这样落下了,她见掌柜的这副模样,便也不进去,只隔着门窗看了半晌,心里默默记下几样家具的样式和大概尺寸。
随后她又继续逛了逛,将目光放在另一家徐家铺子。这家的门脸稍小,里头东西摆得密麻麻,除了家具,还兼卖些木盆、木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