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油焖春笋
现代人有句常说的话,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意思很简单,靠着山林的人可以依靠山林打猎采摘为生,靠着海边的人可以利用捕捞打渔求生。
无论是那一种,其实都是劳动人民最朴素的生存法则。
至于苏兮此时所说的上山,自然为的就是前者。
当然也不排除其他的考虑,比如,雨后春笋什么的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苏家院子靠近后山,从后门出去,走过一片人迹罕见的林子,基本上就到了苏家的田里。
再穿过田里,找到一条小路,越上几个陡峭不平的大石头,就到了密密麻麻生长着竹子的竹林。
之前砍伐竹子做竹筒杯时,大部分用的都是最外层的竹子,后面又把这个事情交给其他人,所以竹林深处,苏兮是没有来过的。
下过雨的竹林,空气中氤氲着一层水雾,沾着水的地面也显得有一些泥泞,每一步都能有脚印。
不过还在密林里,里面上生长的植被还是比较多的,所以不至于很滑。
尽管如此,苏兮还是转头叮嘱后面的两个人:“碾米,阿诚,小心一些,别踩到石头上。”
明碾米点点头,为了增加说服力,还挥舞了一下举着的锄头。
苏兮看到他的动作,有些无奈:“别让锄头伤到自己了。”
“放心吧,阿姐!”苏诚背着小竹篓,眼神没有其他,全是对地上这些竹笋的势在必得。
他可听阿姐说了,这些竹笋不仅能吃,而且还能卖很多钱的。
等下他可一定要多挖一些,想到这里,小拳头握得更紧了。
苏兮并不知道,随口哄两个人上山的话,这会儿已经成了两个人的内驱动力。
她朝四周看了看,又查看了一下周围泥地的痕迹,没发现什么野兽出没的迹象,稍微放松了一些。
此时,一阵山风掠过,带来竹叶的清香。
苏兮蹲下身,目光落在不远处刚冒出头的笋上。
褐色的笋皮包裹着嫩绿色的尖端,很是显眼。
“阿姐,这些春笋为什么长得不一样?”苏诚疑惑地问。
“因为竹子的品类不同,所以竹笋也不太一样。”苏兮指出其中区别的本质,然后对他说,“那种比较大的笋,口感会更苦涩也更麻嘴,小一点的笋口感更脆,也会更甜一些。”
春笋偏爱潮湿的泥地,露出头便能顺藤摸瓜。
苏兮说完,用手中的小铲子轻轻刨开笋根旁边的泥土,当泥土铲得差不多,
恭喜你可以去书友们那里给他们剧透了,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恨”的
用手一挖。
一个带着泥土的春笋完整地出现。
苏诚看到春笋,连忙迈着小短腿跑来用竹筐装,也是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挖笋:“阿姐,竹林里有很多笋,应该怎么挖哪些啊?”
“采春笋就得选笋尖露出土面约一寸的。”苏兮用手指大概地比划了一下高度,继续说,“笋头露出太多,春笋会太老,一寸就是最合适的分寸,口感最佳。”
苏诚煞有其事地点点头,然后忙用眼睛去寻找那些笋头露出的有一寸。
明碾米跟在他身后,也慎重地点点头,很是有气势的说:“阿姐,我们一定会挖到很多好吃的笋的!”
苏兮弯弯唇角。
竹林生长得茂密,虽然有一些危机,但是也有其他的机遇。
比如在挖春笋的同时,还意外发现了野生的香菇。
苏兮俯下身去,立刻就闻到香菇那股特殊的菌香。
她小心翼翼地用指尖轻捏菌柄,使劲一拽,野生香菇顺畅地从木头上脱离,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阿姐,怎么不挖春笋啦?”苏诚顶着溅上泥土脏兮兮的小脸好奇地提问。
苏兮低头瞥了一眼,塞得满满当当三个竹筐的春笋,一时之间有些无语,半晌才找到声音,“不摘啦,留一些等着过几天再来,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更重要的事情?”苏诚疑惑。
“碾米。”苏兮挥手,叫来明碾米,指着那根腐朽的木头对他说,“跟阿姐一起把它抬到家里去。”
明碾米毫无疑问地应下。
苏家。
从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