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年代渣哥3
元宁这边刚打扫完卫生,上初一的沈元安背着洗得发白的书包气呼呼地冲进了家门。
看到坐在客厅沙发上美滋滋地吃着大白兔的二姐沈元舒,小胖脸立马垮了下来。
“二姐,你怎么不等我就自己回来了?”沈元安把书包往地上一扔,气得直跺脚。
“我在你们学校大门口等了很久,腿都站酸了,后来是去问了门卫唐大爷,他说你早就被大哥接走了。”
小胖子越说越委屈:“哥,你为什么只接姐姐不接我?”
沈元舒被弟弟这么一吼,吓得差点被糖噎着,还没来得及解释,元宁就闻声从厨房里探出头来。
哎哟,我的错我的错!”元宁赶紧从兜里掏出一大把奶糖,一股脑儿塞进小胖子的上衣口袋里。
“安安啊,是哥不好,今天有急事接你二姐先走了,忘记跟你说一声。别生气了,哥晚上给你炖了红烧肉,让你多吃两块成不?”
沈元安听到“红烧肉”三个字,眼睛刷的就亮了,但还是撅着嘴装模作样地哼了一声。
元宁笑着揉了揉他汗湿的脑袋,剥开一颗奶糖直接塞进他嘴里。
甜味在嘴里化开,沈元安终于绷不住了,笑嘻嘻地凑到元宁身边,开始叽叽喳喳地说起今天在学校发生的趣事儿。
元宁拍了拍他的脑袋:“去,把你屋里脏衣服、脏袜子都拿出来,趁着爸妈还没下班,哥给你洗了。
省得妈忙一天了,回来还得闻你的臭袜子。”
有糖吃,还有肉吃,沈元安乐得屁颠屁颠的,一溜烟跑回自己房间,抱出来一堆衣服。
两件汗渍斑斑的短袖,一条沾了墨水的裤子,还有几双味道感人的袜子。
元宁也回自己屋取了要洗的衣物,顺手从空间里摸出一块特制的强力去污肥皂。
院子里有个水泥砌的洗衣池,元宁接了一大盆水,把衣服泡进去,挽起袖子就搓了起来。
空间特别加工定制的强力去污肥皂果然好用,油渍汗渍一搓就掉。
沈元安蹲在旁边,一边嗦啰着糖块一边看哥哥洗衣服,时不时还指指点点:“哥,那只袜子脚底还没搓呢!”
没多大功夫,兄弟俩的衣服就全都洗得干干净净了。元宁把漂洗干净的衣服拧干水分,一件件晾在院子里的麻绳上。
刚晾完衣服,院门吱呀一声响,是母亲刘梅下班回来了。
刘梅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工装,肩上挎着个军绿色挎包。
她进门把挎包往沙发上一扔,二话不说就从门后抽出了鸡毛掸子。
“你个混小子!”刘梅举起掸子就往元宁身上招呼:“好好的工作不要,被人忽悠几句就去报名下乡?你脑子被狗吃啦?”
元宁不躲不闪,硬生生挨了好几下。鸡毛掸子打在身上火辣辣的疼,他知道刘梅是气狠了。
刘梅打了几下,自己也心疼了,把鸡毛掸子一扔,使劲捶了他两下肩膀,眼圈都红了:“你说你怎么就这么傻啊!”
元宁赶紧扶着母亲在沙发上坐下:“妈,您先消消气。在厂里时,我不好意思跟别人说实话,不是普通同学,是王倩。
元宁压低声音,把糊弄元舒的说辞跟刘梅说了一遍:“我真是被美色迷昏了头,上午稀里糊涂就跟着她去报了名。
回来以后越想越不对劲,本想去找她问个明白,结果刚到她家门口,就听见她在屋里正跟她父母说话呢。
她说我已经跟她一起报过名了,明天就找我说把工作转给她弟的事儿……”
刘梅听得眼睛越瞪越大,元宁适时地露出懊悔的表情:“我这才恍然大悟,她跟我好,就是为了我这份工作。
她和她弟都没工作,就想着骗我一起下乡,然后糊弄我把工作转给她弟。”
“我再糊涂也知道,这工作是厂里奖励给爸的,怎么能便宜外人?”
元宁接着说:“所以我下午就带舒舒去办了手续,周一开始她就去上班。
仓库保管员这活儿不难,又有您和爸在厂里照应着,妹妹受不了委屈。”
刘梅气得直戳他脑门:“你个傻小子!被个小姑娘耍得团团转!
也怪我,当初看你俩谈恋爱就该直接棒打鸳鸯!
还以为王倩是歹竹出好笋,结果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
她有那样一对父母、耳濡目染,近墨者黑,又能好到哪里去。”
元宁一听来了兴趣:“她父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啊?我看她爸王全安蔫蔫巴巴的,挺老实啊。”
“老实?”刘梅哼了一声,“解放前他可是沪市有名资本家的狗腿子,干了不少缺德事!
解放后那个资本家被枪毙了,他不知道钻了什么空子,摇身一变成了受压迫的工人。
王倩她妈也不是简单人物,以前是个风尘女子,后来被那个资本家包养了,不知怎么就跟王全安勾搭上了。解放后俩人结了婚,生了王倩和她三个弟弟。”
元宁听得直咂舌,难怪原主被王倩骗得团团转,这家学渊源可真不一般。
沈家的大事小事都是刘梅做主,她这一关过了,父亲沈红军那边就好办多了。
别看沈红军长得凶巴巴的,其实内心柔软得很,当然这只限于对家人。
尤其是对元宁这个长子,在沈红军心里,除了老婆就数大儿子最重要。
下班回来后,沈红军一听儿子是被骗了,那点气立刻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他心疼地摸着元宁的头:“宁宁,要不你接爸的班吧?乡下日子不好过,虽然这两年不闹饥荒了,可顶多也就是吃饱。
你在家都没干过活,去东北那么远的地方,我跟你妈怎么放心啊?”
元宁赶紧摇头:“您的工资是咱家最高的,我接班一个月得少好几十块钱呢。
再说了,报名也改不了了。这样吧,我先去东北下乡个一年半载,要是实在受不了,我就回来接班,成不?”
沈红军虽然舍不得,但也知道这已经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既然下乡已成定局,两口子就开始琢磨着给儿子多准备些物资,好让他在东北少受点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