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劝学
然而,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大老远来,肯定不是为了一顿饭。
就在庄毅回床上小憩一会,就听到又有人进门了。
他睁开眼睛,看到祖父脸喝得红红的,揣着烟袋锅子就进了屋。
紧接着便是村里的几个长辈,都带着椅子。
“爷爷,二爷爷,七爷爷……”庄毅赶紧穿上鞋子,下床迎接。
“不用客气,坐下,我们有话和你说。”爷爷嘴上这么说,心里其实对此颇为满意。
庄毅没照做,而是等长辈们围着火盆坐了,才在床沿坐了。
奶奶和母亲也进屋,给长辈们端来了热热的茶。
庄毅看着有点懵,这是要商量啥子大事。
等庄毅的奶奶和母亲走后,爷爷咳了几声,应该是示意身边的长辈说话。
“事情是这样的,毅哥儿中了小三元,如今又中了举人,这是咱整个村子的光荣。”
那个长辈是村长,既期待又害怕庄毅拒绝,“我们来之前在萧县尊的关照下,查了本地县志。”
提到县令萧名琛,也是为了在庄毅心里增加分量。
庄毅默默听着,没有插嘴。
村长一边察言观色,一边道:“县志上说,咱们祖上传下来一个规矩,凡是中了举的,都要在村头立块碑,提高村的名声,对后辈也是一个激励。”
庄毅安静的听着,躲在外面听的母亲对此很高兴。
这可是好事啊,千万别拒绝。母亲王氏在门口,拼命地给庄毅使眼色。
庄毅仔细一想,的确,立碑这个事,不仅有面上的好处,还有赋税徭役的照顾。
行吧!
能造福一方,庄毅没有意见:“只是我没空回老家,过完年就要去京城,参加会试。”
一听他愿意,大家喜上眉梢。
村长忙道:“没关系,你只要写一幅字,我们带回去找石匠雕刻就行。”
庄毅听了,又问:“想让我写什么,或者给我一个法子,我照着写一篇就是。”
“好啊。”村长赶紧从怀里拿出一张纸,展开给庄毅看。
庄毅粗略扫了一眼,都是些溢美之词,没什么问题。
他于是去了书房,照原样写了一份字帖。既然是镌刻石碑的,就不再用馆阁体,而是用书圣的行书。
长辈们也跟着进来,看到这一幅字后,都赞不绝口。
“这是毅哥儿写字的贺仪五十两。”村长打开一个布包,里面是五十两纹银。
一个庄稼汉哪来这么银子。
庄毅微笑着推辞:“无功不受禄。”
村长坚持要给,还装出一副要生气的样子,“毅哥儿是嫌少?”
庄毅摇头,推让。
这银子肯定不是村长的,来路不明的银子不能要。
只是,不好当面说出,只能推让。
“这银子是镇上的人凑的,你放心收下。”村长坚持将银子放到庄毅手中,语气有些激动。
庄毅听他这么说,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才勉强收下。
村长松了口气,开始说碑立在哪里。
在村头有一棵参天大树,这树是老祖宗的老祖宗的老祖宗时就已经种下的,差不多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历经两三个王朝,是真正的老祖宗!
庄毅想起来了,的确有这么一棵树,枝叉极多,遮天蔽日。
每到夏天,村民都喜欢去那里乘凉,妇女们更是带个凳子坐在树下,三五成群的一起缝个鞋底。
这么一回想,庄毅都有了些思乡之情。
村长还说起了老一辈传来的典故,有些内容连爷爷都是第一次听说,大家都听得认真。
忽然,村长一拍大腿:“差点忘了,石碑缺一副楹联,毅哥儿可否帮忙写一幅。”
然后,很顺理成章的又想起一件事:“对了,石柱需要一联,还有还有,祠堂也需要一幅。”
总共就是三幅。
庄毅差点笑起来,村长为了求墨宝真是煞费苦心。
他也不是那种吝啬的人,不过,一下写三幅,显得自己太显摆。
“村中不止我一个读书人。”
“但没一个有你这样的成就!”村长忙道。
其他人点人赞同。
“这样吧,我们家还有两个读书人,大伯、堂哥都有成就,不如让他们也写一副楹联。”
庄毅的提议正中大伯庄锦的下怀,眼瞅着庄毅扬名立万,庄锦嘴上不说,心里热得很。
何况,如果把自己写的楹联刻上,自己岂不是跟着流芳百世?
一念及此,庄锦感激的瞅了庄毅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