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辣油
南市巷的清晨来得悄无声息,带着一股宿醉般的迟钝。
清晨六点十七分,警戒线内,三号井盖周围的地面仍残留着一层薄薄的幽绿色灰烬。
空气中,那股类似蜂蜡被过度焚烧后的诡异焦香,像是附着在嗅觉神经上的幽灵,挥之不去。
市政应急小组的车辆已经封锁了现场,官方通告简洁而有力:地下老旧管道甲烷积聚,意外泄漏引发的轻度燃烧事件,无可燃物,无人员伤亡。
一份言辞凿凿的报告,足以安抚九成九的市民。
但沈默不是那九成九。
他办公桌上,一台老旧的传真机在凌晨吐出了一张纸。
纸张粗糙,图像模糊,是一张热成像图。
图上,那团幽绿色的火焰中心,标注着一个冰冷的数字:42℃。
一个远低于任何已知可燃物自燃阈值的温度。
一个更接近生物体温,而非烈焰的温度。
“协助调查不明死因关联线索。”沈默凭借这个万能的理由,以及他那张在系统内畅行无阻的法医证,成功申请介入现场。
他没有去井口,而是直接调取了昨夜爆管区域的地质监测数据。
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波形图在他眼中迅速解码。
他看到了官方报告中所谓的“管道爆裂”引发的震动,但那波形让他瞳孔微缩。
它不符合任何物理爆破或结构坍塌的特征。
它没有规律的衰减,反而呈现出一种非周期性的、断续的脉冲。
那节律,与其说是地质震动,不如说更像……生物神经元的放电记录。
一种深埋于地下的、庞大而未知的“生物”,在昨夜进行了一次剧烈的抽搐。
中午,沈默避开所有人的视线,穿着一身管道维修工的制服,从一公里外一处废弃的检修井潜了下去。
地下管网阴暗潮湿,空气中混杂着铁锈、霉菌和那股若有似无的蜡焦香。
他循着味道,找到了爆裂管道的边缘。
断口处,附着着大量海啸过后留下的黑色絮状残留物。
他戴上双层手套,用无菌采样铲小心翼翼地刮取了一些,封存在真空样本管中。
回到市局那间只属于他自己的小型实验室,沈默将样本置于高倍电子显微镜下。
目镜中的景象让他呼吸一滞。
那些黑色纤维并非杂乱无章的燃烧残渣,而是呈现出一种诡异的、有序的螺旋缠绕结构。
更令人悚然的是,在这些纤维内部,嵌着无数比沙粒更微小的半透明晶体颗粒。
他调整焦距,放大,再放大。
那些晶体的形态,与他解剖过上百具尸体后早已烂熟于心的某个组织,惊人地相似——人体松果体内的钙化砂。
这根本不是什么污染物。
沈默心头一沉,他取出了此前“记者遗言”案中封存的证物——那段经过降噪处理、只剩下细微低语的音频片段。
他将样本置于一个连接着声波传感器的培养皿中,然后按下了播放键。
低沉、沙哑、意义不明的呓语在实验室内回响。
就在某个特定频率的音节响起的瞬间,显微镜的屏幕上,那些原本静止的黑色絮状物,竟如同被惊醒的冬眠生物,产生了一阵肉眼可见的、轻微的蠕动。
沈默立刻按下了暂停。
他明白了。
这不是单纯的污染物,而是一种具备记忆响应机制的“活体残响载体”。
它正在借助这座城市蛛网般的地下管网,像癌细胞一样扩散、增殖。
就在沈默触及到这恐怖真相的同时,城市的另一端,苏晚萤的意识在冰冷的供水系统中感知到了他的突破。
她无法直接与他对话,但她可以借用这座城市的骨骼与血脉。
沈默驱车返回办公室,途经城南的一座老式加压泵站。
突然,车内收音机的信号一阵紊乱,紧接着,从泵站内部传来一声沉闷的巨响,像是金属管道不堪重负的**。
一次被精准计算过的、短暂的水锤效应。
巨大的水流冲击力,沿着泵房内盘根错节的老旧铜管传递,引发了剧烈的金属共振。
这股特定的振动频率,恰好激发了沉淀在这些旧物上长达数年的“残响回声”。
一个空灵而断续的女声,在空旷无人的泵房中突兀地响起,穿透了墙壁:
“……别信……他们……编的……”
沈默猛地一脚刹车,将车停在路边。
他回头死死盯着那栋紧锁大门的泵房,确认四周空无一人。
他没有犹豫,立刻从包里拿出高敏度录音笔,对着泵房的方向,完整地捕捉下了那段回响的音频频谱。
当晚,他将声音频谱导入数据库进行语音基频比对。
数分钟后,一个名字跳了出来——三年前在进行民间田野调查时离奇失踪的民俗学者,周静。
一切都串联起来了。
沈默坐在电脑前,双手在键盘上快得几乎出现残影,他将所有线索——42℃的火焰、神经元放电般的震动波形、松果体钙化砂、对特定声波的反应、以及失踪学者的警告——全部整理成一份逻辑严密的分析报告。
他必须立刻将它提交给警方内部那个处理特殊案件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