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伊德利斯
幸亏唐军设置成“凸”字形,部队全部环绕在一起,伊军并不能轻易冲破唐军的的阵型,两军在唐军的外围展开了激战。
唐军中的两个羌戎团,来自于秦陇道的河西一带,久经风沙,早已习惯了这种天气,表现的更为悍勇一些。这些羌戎兵用布包住口鼻,然后眯着眼,看到伊军骑兵靠近就几人一起齐射过去,伊军应声**。
伊军**了一阵,虽然给唐军造成一些伤亡,但是在唐**枪的猛烈还击下,还是有不少伊军中枪。唐军在风沙中虽然命中率降低,但是唐军人多枪多,对着伊军的方向密集射击,也打**不少伊军。
伊军看到很难突破唐军的阵型,不愿继续作无谓的牺牲,最后仓惶撤退。
伊军骑兵撤退不久,沙尘暴也过去了,宋朝隐让人一清点,唐军阵亡八百多人,三千多人受伤,伊军也在阵地周围留下近两千具尸体。
唐军还没攻城,自己倒是先折损了一波,宋朝隐不禁大怒,命令唐军稍作调整后,立即攻城。
唐军先锋部队从缺口处破城而入,城内的守军根本挡不住凶猛的唐军,没有了天气的干扰,伊军完全处于下风,被唐军打的节节败退。
城内伊军发现,如果继续坚守就是死路一条,在城外骑兵的接应下,城内的伊军向北突围,朝着非斯的方向狂奔而去。
宋朝隐拿下马拉喀什以后,觉得在内陆作战和补给都不太方便,决定还是回到海边,发挥唐军水军优势,于是带领唐军向萨菲的方向行军。
宋朝隐带着部队赶到萨菲城时,邓绍坤早就凭借唐军的水陆优势,很快拿下萨菲城,并将这里打造成为唐军的一个物资补给基地。
宋朝隐率部来了以后,邓绍坤立即命人摆好酒菜,好好招待了去马拉喀什的部队,宋朝隐的心情这才舒缓了一些。
宋朝隐认为,这样一城一地的打,没什么意义,干脆挑几个重要的城市打,尽快拿下伊德利斯的首都非斯,这样才能摧毁伊军的抵抗意志。
宋朝隐想好以后,决定放弃内陆的一些小城市,沿着海岸线向北进攻。在唐军水陆部队的夹击下,伊德利斯西部的的几个沿海城市接连陷落,第五路军一直推进到安法城(今卡萨布兰卡)。
安法城位于伊德利斯西部沿海平原的中心地带,周围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是伊德利斯重要的粮赋和兵员基地,不容有失,伊德利斯二世派了两万人守卫该城。
这次,第五路军拥有绝对的优势,宋朝隐决定不再打击溃战,而是采取围歼战。宋朝隐命令部队将安法城团团围住,水军从西面,陆军从南面,同时发起主攻。
激战了半天后,南面的陆上部队率先破城而入,城内的伊军依托建筑物、工事,拼死抵抗唐军的攻势。
唐军在攻城时,伊德利斯二世还派出一万骑兵过来支援,被围城部队挡在外围,始终无法接近城市。
不管城内守军怎样拼命抵抗,在唐军的火力倾泻下,一个个倒在血泊中,伊军的抵抗意志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唐军越战越勇,城内的守军越战越少,到了傍晚大局已定,城内的守军终于放弃抵抗,向唐军投降。城外的援军看到形势不妙,立即向非斯方向逃走。
安法城比较富庶,唐军占领该城后缴获了大量物资,宋朝隐又赏赐给将士们一些财物,唐军士气大振。
拿下安法城后,宋朝隐命第五路军原地休整两天,在此处留下一个羌戎团,然后兵分两路,由邓绍坤带领水军和4个新罗团,沿着海岸线向北进攻沿海城镇,宋朝隐则带领第五路军主力往西北方向进军,意图拿下伊德利斯的首都非斯。
非斯位于内陆山地中的一块平原上,内陆平原与沿海平原之间隔着一道山脉,山脉中的峡谷成为从安法城通往非斯的必经之路。
宋朝隐从伊军俘虏那里得知,此峡谷由一连串的小型峡谷构成,不算特别险峻,但是相对较长,需要逐步攻坚。
第五路军进入到第一个峡谷时,伊军竟然用大量的石头和沙土堵住了峡谷,宋朝隐只得让人先去清理。山上埋伏的伊军看到唐军过来清理,立即现身,一起向前出的唐军射箭。
宋朝隐也不傻,也估计到伊军有伏兵在此,立即停止清理障碍物,组织部队往山上进攻,山上的伊军早已准备了滚木礌石,向唐军砸来,唐军第一波的进攻宣告失败。
宋朝隐仔细看了一下,发现有滚木礌石的主要是峡谷中段最陡的一段,他干脆命令唐军从其他地方多路齐攻。
峡谷两侧的山区面积广大,伊军没法准备足够的滚木礌石,而且其他方向的山势相对较缓,有几路唐军顺利攻到山上。这些唐军上山以后,再沿着山脊线向峡谷中段两侧的山上攻去。
这下那些守着滚木礌石的伊军麻爪了,唐军换了进攻路线,不是从谷底仰攻上来,那些滚木礌石用不上了。
伊军仅靠弓箭,自然不可能挡住唐军,经过一番激战,山谷两侧山上的伊军非死即逃,唐军最终完全控制了这道山谷。
唐军控制山谷以后,就可以从容清理障碍物,然后顺利通过这个山谷,继续向里进军。
后面的几个小山谷跟前面的那个山谷差不多,唐军依然采取原来的战法,先清理两侧山上的伊军,然后清理谷内的障碍物,再顺利通过山谷。
唐军通过整个山谷以后,前面就是一片平原,唐军的进攻就更加顺利了,唐军在拿下沿途的几个小城以后,最终到达平原东侧的非斯城。
非斯城西面是平原,东面挨着一片山区,伊德利斯二世知道唐军强大,对守住非斯城没有信心,于是派一员大将率领2.5万人守城,自己带着家属和五百骑兵跑到城东的山上,做好随时逃跑的准备。
宋朝隐认为,打下非斯以后也要进攻伊德利斯的东部,所以决定采取围三缺一的方式,命令部队围住西、南、北三个方向,从城西猛攻非斯城。
非斯城的的伊军本就不是唐军的对手,被唐军还放出一条逃生之路,就没了拼死到底的决心。
唐军从城西攻入城内后,开始到处追杀城内的伊军,这些伊军抵抗一阵后发现,谁抵抗谁死得快,要想保命,要么躲起来,要么逃跑。
伊德利斯二世在城东的山上看的真切,发现伊军根本不是唐军的对手,非斯城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自己也就不愿留在此处犯险,立即带着家属,在骑兵的护卫下,狼狈向东逃跑。
既然老大都跑了,城内的伊军更无斗志,要么投降,要么逃跑,很多伊军从东门蜂拥而出,一路向东逃去。
伊德利斯二世不甘心就此失败逃到小城塔扎以后,在这里收拢溃兵,布防在附近的塔扎峡谷,希望能够挡住唐军的攻势,保住其东部的半壁江山。
宋朝隐觉得非斯位于内陆,周围都是当地的摩尔人,非常容易遭到**,就没在这里留部队,而是委托给当地投降的官员暂时管理。
第五路军主力抵达塔扎峡谷时,发现伊军故伎重演,还在用老办法守卫峡谷,也就不得不再麻烦一次,再次撒开部队上山进攻伊军,然后再拿下峡谷。
伊军在塔扎穷折腾一番,做的根本就是无用功,塔扎峡谷迅速被唐军攻破,然后顺势向东攻占塔扎城。
此后,伊军的信心彻底崩溃,再也组织不起来像样的抵抗,伊军一路向东逃跑,唐军则像赶鸭子一样,一路向东高歌猛进。
宋朝隐率军向东打了一阵,然后沿着一条河流向东北方向进军,一直打到河流的入海口附近,来到一个叫做萨伊迪耶的小城。发现这里位置重要,水源充足,还有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