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切身体会后的理解
裕元在职员工十几万人是东莞最大的一家鞋厂她的申请当天就得到同意采访的答复。
深入到底层生活与厂里的员工同吃同住她才真正领略到这些外来漂泊客的辛酸。
时间转眼即逝报社要求她将原定一周的采访延长至半个月。
因为她的系列报道《裕元鞋厂里的日与夜》一经刊出便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雪片般的信件飞向《南方都市报》总部。
读者们纷纷要求看到更多这样贴近底层、反映真实打工生态的报道。
这突如其来的"成功"并未让苏薇感到多少喜悦反而让她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
每一天她穿着与工友并无二致的工装混在流水线的人潮里住在拥挤不堪、气味混杂的集体宿舍中用笔和相机记录下这个庞大工业帝国最真实、也最残酷的肌理。
一个十八岁的湖南妹子因为长时间重复同一个粘胶动作右手食指和中指已经严重变形缠满了胶布却依然不敢停下因为流水线不等人停一下整条线的进度都会受影响。
女孩偷偷告诉苏薇她最大的愿望是能睡一个完整的觉不用在半夜被"今天产量不够"的噩梦惊醒。
一个二十五岁的河南汉子为了多赚加班费供养老家读书的儿子连续工作了十六个小时后晕倒在库房里。
他醒来后第一句话不是关心自己的身体而是焦急地问身边的组长:"我晕了多久?会扣多少薪水?"
他那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是沉甸甸的生活重压。
宿舍里十几个人分享着逼仄的空间闷热、潮湿私密是一种奢望。
一个来自四川的年轻母亲每晚下班都躲在被窝里反复看着孩子照片偷偷抹泪。
孩子嗷嗷待哺时她就来到东莞为了节约路费三年没有回过一次家。
这些带着汗味和泪水的故事冲击着苏薇的认知也通过她的笔尖震撼着千千万万的读者。
裕元生活的十天她不再是带着些许猎奇心态的记者每当夜深人静时躺在咯吱作响的铁架床上脑海里都会想起肖俊峰。
虽然两人已经心灵相通但是在这次采访之前
对待尹金成、麻将七那样的村霸他展现的是以暴制暴的凶悍手段甚至带着一丝不计后果的残酷;
面对在生存线上挣扎的普通打工者和艰难求生的商贩他所做的是挺身而出的担当和不计得失的善良;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在感情里,他既能流露出细腻的柔情与沉甸甸的责任心,却又在某些时刻,显露出情感上的优柔与牵绊,甚至有些多情。
这次采访,她好像读懂了肖俊峰那矛盾的多面,并非性格的撕裂,而是底层挣扎的写照。
她欣慰的是,与自己同床共枕的男人,无论是与尹金成的纷争,还是与麻将七、万金海的博弈,都可以从中获取到丰厚的利益,而他却选择保留初心、砥砺前行。
裕元鞋厂晚上加班的铃声响起,苏薇正想跟随人流走进车间,传呼机"滴滴"响起。
她从裤兜里掏出来,看到两行字——老婆,家里准备的那些玩意儿什么时候能用上啊!
寻呼台都是女性,肖俊峰的留言比较隐晦。
苏薇看着屏幕上暧昧又带着明显暗示的留言,脸颊瞬间滚烫。
这十天来,高强度的工作和对底层苦难的共情,像一层坚硬的外壳,将她对肖俊峰的思念压抑在心底。
此刻,这简短的十几个字,瞬间粉碎了她所有的伪装和坚持。
她将采访笔记和相机匆匆塞进背包,逆着涌入车间的人流,快步向厂外走去,拦下一辆出租车。
风尘仆仆站在厚街那间熟悉的租屋门外时,她轻轻拍了拍狂跳的心脏,激动得有些颤抖的手掏出钥匙,插了几次才**锁孔。
屋内只亮着一盏昏黄的床头灯,空气中弥漫着她熟悉的沐浴露的清香。
肖俊峰光溜溜地躺在被窝里,笑盈盈地看着她,嘟嘴道:"老婆,你再不回来,我都快忘记你长什么样子了。"
苏薇望着床上笑得像个孩子似的肖俊峰,鼻尖一酸,视线瞬间就模糊了。
"你……"她想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