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 16 章
李瑶每次从窗口经过,就会发现他的“罪证”正在一点点的长大。
不错!
说不定以后能吃上水蜜桃、猕猴桃、蜜桔之类的水果,好像也挺好的。
不过长安长蜜桔吗?
算了,他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最多,给蜜桔换个暖和点的地方。
李瑶想起来,虽然这个时代没有玻璃,但他也可以建个暖房什么的。
搞个炉子给树取暖,听起来好像挺离谱的,但有搞头啊。
长安城稀罕的水果,他却是不稀罕的,系统每次任务都会给一种,李瑶一般都吃不完就攒着,反正只要不取出来,放在系统的背包里又不会坏。
特别是李瑶攒下来的这么多的水果,顿时感觉自己手握金矿!
这是要发财是节凑!
李瑶顿时两眼放光,盘算着将这几棵小苗苗,挪个地方去好好养护起来。
这是果树吗?
这是他未来的财富密码!
"大王,煤窑的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庄老躬身禀报,布满皱纹的脸上带着几分喜色。
“太好了!石炭的储备情况如何?”李瑶眼中一亮,连忙追问。
“已经采买了一些应急,可若是大王继续这般大量购置,恐怕……银钱方面会有些吃紧。”庄老头面露难色,眉头拧成个川字,话尾的无奈几乎要漫出来。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呐!
"无妨,本王这就回宫求援!"八岁的李瑶说得理直气壮,稚嫩的脸上毫无愧色。
他才八岁大,找外援不是应该的吗?
虽说指望不上那耳根子软的老登,但他有靠谱的太子兄长。
翌日清晨,李瑶便已踏进皇宫朱门。
刚穿过雕梁画栋的垂花门廊,迎面便撞见了一身锦绣服饰的武婕妤。
武婕妤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眸光冷了几分,却仍强撑着嘴角的笑意,语带讥诮,“哟,鄂王今儿又回宫来了?倒是稀客。”
“正是呢。”李瑶仰起粉雕玉琢的小脸,眨着黑白分明的眼睛,语气天真得像在说家常,却字字都往人心窝里扎,“武婕妤脸色似乎不大好,可是昨夜没歇息安稳?还是心里装着事,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他故作关切地歪歪头,眼底的促狭藏都藏不住。
知道武婕妤讨厌他,那又如何?
他就喜欢对方讨厌自己,又干不掉自己的憋屈表情,简直令人赏心悦目。
啦啦啦~
武婕妤几乎要冷笑出声,指尖微微收紧,将绢帕攥出几道褶皱,终究还是强忍怒意,只从鼻子里哼出一声冷笑。
拂袖转身,由侍女搀扶着袅袅离去,背影挺得笔直,像是在维护最后一丝高傲。
没意思,还是以前的武婕妤好玩。
记得当初他尚在宫中时,每逢相遇,只需三言两语,便能将她气得柳眉倒竖、口不择言。
大概是因为母性的光辉?
算了,真把人气出好歹来,真要被老登拉去御前训话,说不定还要罚他抄十遍《孝经》,那可就太不划算了
"阿兄!我来啦!"李瑶蹦蹦跳跳地跑进东宫书房,声音清脆悦耳。
“你怎么回来了?”李瑛正伏案批阅文书,狼毫笔悬在洒金笺上,听见熟悉的声音,抬眼一看,顿时放下笔,眉眼瞬间柔和下来,"这才几日不见,就急着往宫里钻?"
“嘿嘿。”李瑶咧嘴一笑,凑到书桌旁,小身子挨着兄长的胳膊,语气亲昵又带着几分讨好,“这不是有事相求嘛,阿兄最好了,肯定会帮我的对不对?”
“哦?说来听听。”李瑛挑眉,眼中掠过一丝好奇,伸手揉了揉弟弟软乎乎的头顶,“是又看上了哪家的玩意儿,还是宫外的庄子缺了什么物件?”
“其实也不难。”李瑶挺直小小的腰板,开门见山,眼睛亮晶晶的,“弟弟想在永寿县讨一块地,用来采集烧炭的原料,也省些运输的银钱。”
“就这?”李瑛先是一怔,随即失笑,目光落到了李瑶的脸上。
他还当是什么天大的难事。
若是在长安城外的富庶之地要地,他还真不好轻易插手;可永寿县地处偏远,政令归地方州县节制,以他太子的身份,给当地官员递句话,不过是举手之劳。
“对对对!”李瑶连连点头,“就是永寿县那边的土地,不要别的。”
“行,交给我便是。”李瑛笑着应下,随即唤来一旁侍立的属吏,低声吩咐了几句。
无非是让他拟个条子,盖上东宫的印信,递去永寿县衙。
旋即转头看向弟弟,指尖刮了刮他的鼻尖,“放心,不出三日,地契就能送到你手上。”
李瑶顿时眉开眼笑,嘴角咧到了耳根,有兄长撑腰的感觉,真好!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紫檀木长桌上投下斑驳光影,李瑶正陪李瑛用早膳。
青瓷碗里盛着博饪,旁边摆着羊肉胡饼、蟹黄饆饠,还有一碟腌渍的萝卜,香气袅袅。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仿佛带着风。
李涺像只敏捷的小豹子,疾步奔来,还未到近前,清亮的嗓音便炸开,“五郎!你回来竟不找我!”
他穿着月白色锦袍,袍角被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