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七章:六安职高
第二天清晨,马六安赶早地开车去了六安职业技术高中。这是他马某人一手创办的六安工企的廉价劳动力的主要集散地,因为受到万鸿飞办立职业技校为企业笼络技术人才这一半慈善半商业行为的启发,马六安也在如今汽车配件生产成本逐年攀高的年代从这一启发中谋划了节约成本的生产方案。
你也不得不说,人家马六安以六安市为名,又开办了六安职高,简直是先声夺人。对这六安职高,马六安很早以前就打好了算盘,他不像万鸿飞那样拒绝教委每年发放的定额拨款,也不会提高本校生进本厂单位工作的基础工资,与之正好相反,每年六安市教委下放的教育经费拨款,作为校董的马六安不仅会厚着脸皮照单全收,而且他还削减了毕业生入厂工作后的常规基础工资,也就是行业内部的标准月薪,刚出来工作的职高生并不了解人才市场的工资状况,对于这种内部剥削行为几乎察觉不到,总觉得有钱可拿,就不错了。
但是,马六安又害怕学生们接触的东西多起来后会想到跳槽,从而造成六安工企的人才流失,于是他又在企业内部定下五年以上工龄的老技术工人享受三险一金待遇并且能拿1.5倍普通工人工资的规定,然后定下在每一届毕业生入厂工作前必须签署五年劳工合同,否则六安工企概不接纳本校毕业生的成文规章。
这样一来,即使等到工人们发现自己远比同等效力的其他企业工人,在过去五年里要少拿很多工资以后,工人们也不会有想要跳槽的打算,因为只要自己在本企业达到了五年工龄,就可以享受工厂里的诸多福利,而如果跳槽的话,工资可能会高一些,但未来的福利待遇则会消失全无。
但是,谁敢保证,马六安一定会用你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呢?
不得不说,马六安在剥削毕业生工人方面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如果不签署劳工合同,那么,光凭着六安职高的毕业证书,根本找不到像样的工作。
另外,马六安也不像万鸿飞办职业技校那样,在实习期的学生还会有实习工资,对于六安工企来讲,学生实习时生产的汽车零部件等于是没有任何人工成本的产品,这也是马六安获取暴利的主要源泉之一。
马六安也想过,跟实习的学生收实习费,但连他自己都觉得,这样做太过分了,就没有真的去执行。
当然,学费也不可能像万鸿飞那样所有学生都是免费,学校管理规定里只将学分绩点排名靠前的少数人列入了免交学杂费的行列,其他的则按照普通职业技术高中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
最后,马六安还留了一招后手,为了预防本厂工人对六安职高剥削骗局肆意宣传而带来的生源不足的影响,马六安特意向市教委申请了“三加二、专升本”等教育模式,并且在内部开设了勤工俭学项目,但勤工俭学其实就是将校园内的基础设施维护承包给了一群只需要支付廉价工资的学生。
这种明面看上去能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技能并且可以挣零花钱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实际上都只是为了让六安工企能谋取更多利润。
如此一来,即便有工人在外大肆宣传六安职高的诸多阴谋,众多普通人家的差等生仍然愿意报读这个学校,甚至连某些不务学业的富家子弟也被专升本制度给吸引了过来。譬如近两年才从海外港九城回来的富商崔喜财的儿子崔晋凯就是其中之一。
马六安打开校长办公室的门,连忙整理好有些杂乱的办公桌和会客沙发,并用电热壶烧了一壶开水随时准备沏茶。
昨天傍晚,马六安接到了昌武秦的一通电话,说是今天一早昌玲玲要来学校办公室找他帮个忙。马六安听了很是吃惊,自己何德何能啊,能帮上大总裁孙女的忙。
虽然不知道究竟要找自己帮什么忙,但是马六安知道昌武秦是什么人物,他也知道临江集团几乎控制着整个六安市重工产业的命脉,如果没有把他孙女伺候好,且不说自己多年的心血可能会被商业吞并,以后六安工企在业内肯定也混不好了。
马六安挠了挠绝顶的脑袋,连忙从一旁的柜子里拿了两包他珍藏了多年的上好茶叶和两个茶杯。这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请进。”马六安关好桌柜说道。
被漆成暗红色的木门打开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妖艳少妇和一个十五六岁的青涩少女走了进来。
“请问你们……”马六安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是说长孙女要来找自己吗?怎么还带了个十几岁的小姑娘,难不成找我帮忙就是为了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