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给我个托举的机会
“你提供清单,合适的话我们都要了。”总工说完觉得自己越权了,转头看向宋厂长又问了一句:“老宋,你说呢?”
“可以!”宋厂长这时候可不能拆自己人的台。
“好,那我们再说第三个问题,航电和雷达。”
“这个你也有?”对面的人都惊了。
“我有个直升机厂。”何雨柱坦言。
“啊,直升机上的啊!”对面的人显然很失望。
“怎么看不起直升机。”何雨柱笑道,然后说了几组参数,对面的人都开始吸凉气,这要是武装直升机,装备合适的武器,他们的飞机还真有可能变成靶子。
“你想要什么?”宋厂长道。
“我要的很简单,零部件的供货权。”何雨柱道,他觉得既然谈开了,索性就玩大一点,不行就不行了呗,也没什么损失。
“那技术?”
“可以共享,不过你们不能用在别的地方,尤其是与我们产生竞争的厂家,如果你们研究朝前了,如果能在民用领域使用,我希望可以授权给我。”
“这个我们暂时决定不了,不过你的要求我们记下来了。”
“没关系,你们问,我就说一说我的诉求。”
“何先生太谦虚了,你这哪是什么诉求,这就是在帮我们啊。”
“互相的,还有一点我觉得可以促进我们合作。”
“你说,其实精工厂是挂在粤省部队名下的,如果政策不变的话,雷达和远红外应该也会挂在那边。”
“太好了,这真是意想不到,何先生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有这一天?”宋厂长道。
“我可不知道,当时那边需要我就做了。”
“做得好,做得好啊,这样真的能堵住不少人的嘴。”
原定一天的参观,变成了三天,后面两天都变成了何雨柱讲课,讲外面的情况,讲企业管理和发展,讲技术创新,让厂里的人受益匪浅,照做肯定是不行的,参考价值很大。
第三天下午,何雨柱父子结束了在厂里的行程。
临行前,宋厂长紧紧握着何雨柱的手:“何先生,这次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光是技术设备,你带来的新思路,更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你放心,你提的合作意向,我们会立刻形成报告,以最快速度向上级汇报。”
李总工也在一旁郑重道:“那些高校的技术,我们马上组织人去摸底。设备清单,也麻烦您尽快提供给我们。”
“一定。”何雨柱点头,“后续具体事宜,我会让人与你们对接。”
回了宾馆,小满他们都不在,何耀祖终于问出了憋了几天的疑问。
“爸,你这么做是图什么,他们好像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吧?”
“我不图什么,我只希望我们能有个强大的后盾,不然我们在海外的遭遇将会不断地重演。”
“这么做就可以了么?”
“当然不是,未来我们还会跟很多这样的单位合作。”
“我明白了,那我下一阶段的任务是?”
“你你该回香江了,那边才是你未来的战场。”
“啊,您跟我妈不跟着回去么?”
“我答应你妈妈要带她看遍祖国大好河山。”
“不是吧,您不会打算这么早就退休吧。”何耀祖抱怨道。
“我退休还早着呢,就你现在的水平,我怕你把黄河给我弄没了。”
“我没那么差劲吧?”
“可也没有多么出色。”
“我会努力的。”
傍晚,小满他们回来了,并没有问父子二人此行的具体情况,只是问下一步去哪里。
何雨柱早就有规划了,说是沿江向东,去鄂省,正好去看看钢铁厂的项目。
众人没有异议,于是车队补充好物资后,经南充、达州进入重庆,再经万州、巫山进入湖北宜昌,朝这一站的目的地武汉进发。
再来说说541厂的进展。
梅素昕跑了一趟四九城,她听从何雨柱的建议,直接去了部里,提了“黄河集团”后,竟然真的获得了领导的亲自接见。
领导对合作方案非常重视,明确指示要“大胆尝试,闯出一条**民的新路子”,并责成相关司局特事特办,加快推动。
梅素昕私下,问了秘书,才知道领导和何家居然是亲家。
当然她可不认为领导会徇私那只有一种可能,部里跟黄河的合作很多。
后续的谈判虽然依旧有细节上的拉扯,但大的方向已经确定。
现在就等何雨柱注册的公司了,问题是现在她联系不上何雨柱人。
何雨柱到达武汉后,给梅素昕去了一个电话。
“何叔,可算联系上您了!您这可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路上通讯不便。怎么样,部里那边有消息了?”
“一切顺利!领导亲自批示,要求加快推进。现在就等您这边确定用哪家公司来合作,还有具体的章程。”
“你联系你雨鑫叔,我让他注册了一个‘华夏控股’,用那个公司,对了你们的厂子要改名。”
“啊,还要改名啊?”
“不然呢?”
“您想改成什么?”
“你们也挨着黄河,就叫黄河特种车辆制造公司。”
“好吧,还是没躲过黄河啊。”
“那叫啥,三晋?541?”
“这两个还不如黄河好听,也没有知名度。”
“你还知道知名度?”
“那肯定啊,省优部优的品牌那么多,当然黄河就属于驰名了。”
“还有这么一回事,我都不知道。”
“老百姓有几个不知道黄河的,你们的车到处都是,冰箱、彩电、电视剧赞助。”
“呵呵,你倒是做过调查了。”
“那是,不然怎么敢谈合作,我爸的面子可没那么大。”
“这个我要跟老梅说道说道。”
“您可别,我怕他又跟我唠叨。”
“那行,继续说正事,新公司重点发展重型越野车、专用车底盘、发动机以及防弹运钞车等特种车辆,厂长还是你当再挂个副总经理,我需要派个总经理,还有财务、法务团队,没问题吧?”
“我这没问题。”
“那你跟下面都协调好,改制就要改得到位,不然后面等着你的麻烦多得是。”
“好。”
在武汉短暂停留,视察了钢铁厂项目的选址和初期进展后,何家的旅程也接近尾声。
何耀祖和乐惠珍直接从武汉飞往花城,返回香江,何耀祖要处理集团日常事务,这是他老子给他的新考验。
何耀宗虽然意犹未尽,还是被何雨柱赶回了四九城,他还有事没做完呢,得先去请个假,然后回香江把他的第二部电影拍完。
至于何凝雪直接去了申市,那边的地产项目正处在关键阶段,需要她回去坐镇。
最终,就剩下何雨柱和小满,给家里打了电话后,夫妻俩再次踏上旅程。
他们去了九寨沟,惊叹于海子的斑斓色彩。
他们去了张家界,徒步金鞭溪,仰望奇峰耸立。
他们去了桂林,泛舟漓江,看山水如画。
他们去了黄山,在云雾缭绕中等待日出。
最后,他们登上了泰山之巅,在凛冽的晨风中,看着红日跃出云海,霞光万丈。
小满紧紧握着何雨柱的手,眼中闪烁着泪光,不是伤感,而是满足。
“柱子哥,谢谢你。”她轻声道。
何雨柱揽着她的肩膀,没有说话。
多年的风雨与共,无需太多言语。
就在他们游历期间,新的“黄河特种车辆制造公司”即挂牌成立了。
何雨柱指定的总经理和团队已经进驻,开始接手管理,进行技术改造和人员培训。
梅素昕接到何雨柱打来的电话,语气中充满了干劲和期待:“何叔叔,设备陆续到位了,工人们看到那些新家伙,眼睛都亮了!虽然培训很辛苦,但大家劲头很足!”
“那就好,记住,转型期肯定有阵痛,稳住人心。”
“嗯!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你们对新家的期望。”
“对,新家。”
与此同时,何耀祖在香江也逐渐稳住了局面。
他手段虽不及父亲老辣,但沉稳持重,善于听取意见,在元老们的辅佐下,集团日常运营井井有条。
何耀宗的《贼王》第二部正式开机,他全身心投入到了拍摄中。
何凝雪负责的地产项目进展顺利,她展现出出色的商业头脑和谈判能力,让何雨鑫都刮目相看。
飞机厂那边的合作虽然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
不过也开始缓步推进,他们派出的技术团队在花城实地考察了精工厂和红外探测厂,并对黄河集团提供的机载雷达进行了详细测试。
虽然直升机和战机的工作环境与性能要求差异巨大,但黄河提供的技术基础和设计理念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启发。
最终,他们决定先携带几套核心组件回去,进行适应性改装和初步的飞行测试。
他们还有另外一队人开始全国跑高校,去验证何雨柱所说的那些技术。
夫妻二人从泰山返回四九城家中时,自然少不了陈兰香的一顿唠叨,太能跑了。
对此小满有些不好意思,这么大岁数了还被婆婆唠叨。
何雨柱则是无所谓,直接道:“娘,我都忙活这么多年了,不就出去玩了几天么?”
“你这是几天,你也不看看都几月份了?”
“家里离了我俩不转了?”何雨柱道。
“哼,老头子你也不帮帮我。”
“我能说啥,柱子说得对啊,他这么些年哪有自己的时间,是该玩玩了,还有人家小满嫁进家里就没歇过。”
“感情就我是恶人呗?”陈兰香委屈道。
“娘,我知道你是担心我们,国内安全着呢,我们这不是回来了么。”小满忙救场。
“你看看你们父子俩,就知道气我。”
爷俩对望一眼,然后默默的往出走。
“你们干嘛去?”
“我们出去凉快凉快,省得你看着烦。”何大清道。
“我去做饭。”何雨柱可没敢这么说。
“把你出门新学的菜都给我来一遍。”陈兰香喊道。
“太多了,今天先做几个。”何雨柱只能回道。
结果就是晚上老何家的餐桌上摆了一桌子湘菜,何家已经属于能吃辣的了,都给辣的够呛。
几个小不点,更是单独做了俩菜,根本吃不了。
何雨柱和小满回到四九城第二天,老方和老赵就溜达过来了。
两人在何雨柱的书房坐下,老方开门见山:“柱子,这一趟跑了大半个中国,感觉怎么样?各地的情况,都亲眼见了见吧?”
何雨柱给他们倒了茶,神色平静:“走了不少地方,看了不少厂子,也跟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