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 9 章
就这样沈墨书继续上学的事就这么定下来。杜氏很高兴,她又有了盼头,一整天脸上都带着笑。
沈墨文让二弟好好读书,他会赚钱供他。老太太也高兴,儿子不争气,她也希望三个孙子能有个出息的。刘氏无所谓,节省一些束脩倒也拿得出。主要是瑄哥儿张罗的,当娘的不能驳儿子的面子。
不过大家都默契地没跟沈兴业提。沈父很早出门,晚上太阳落山后才到家。一千两银子让他长了记性,每天早晚都要亲自清点库里的物品。再有一次他可没有宅子可卖了。
这天晚上刘全找上门来。他打量沈家新租的房子,跟以前的宅子没法比。他对刘氏道:“姐,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没给我去个信儿?”
“已经这样了,告诉你也没用,只会让你和娘跟着着急上火。”刘氏把弟弟让进屋里,“这么晚了你怎么来了,晚饭用了没?”
“用过了。”刘全从怀里掏出一个钱袋放到桌上,“这里有十两,姐你拿着用,不够再跟我说。”
刘氏猜这大概是弟弟的全部积蓄了。捕快薪俸低,养着一大家子,一年也攒不下几个钱。她把钱袋推回去。“不用,家里暂时不缺银子,你拿回去。”
“让你拿你就拿着。”刘全把钱袋又放到刘氏面前。
姐弟俩推拒时,沈兴业从房里走出来。刘全见到姐夫很是吃了一惊。以前沈兴业微胖身材,胖乎乎的颇有官相。如今整个人都瘦了一圈,脸颊都凹下去了。
刘全起身:“姐夫!”
沈兴业颔首:“让你和岳母挂心了,你们也不容易,把钱拿回去吧,以后要用再让你姐去跟你拿。”
“姐夫,说这话就见外了,你以前没少帮衬我,我拿点银子是应该的。”
沈兴业惨笑:“哪有什么应该。”出事以后他才算真正见识到人情冷暖。
怕姐夫伤心,刘全没多问。天已经黑了,他坐了会儿就走。沈墨瑄和母亲送舅舅出门。“你把银子都给我拿来,家里怎么办?”
“没事,大春也赚钱了,家里暂时用不着银子,你留着花,别亏待了孩子。”刘全摸着瑄哥儿的脑袋:“瑄哥儿要不要再去舅舅家住几日?”
“不了舅舅,我在家陪娘。”沈墨瑄仰头看刘全,“舅舅,银子就当是我家借的,以后还您。”
“小孩子家家的还什么还,走了。”刘全高大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黑夜里。
刘氏晃了晃儿子的小手:“明日去给你买竹球。”瑄哥儿最喜欢踢球,以前一买就好几个。先前被丈夫踩坏一个,还有一个放在娘家了。她这几日就惦记给孩子买,只是手里银子不多就没买。
“娘!不用买,小胖他们不在这,我不想跟别人踢球。再说明天我还得给二哥找学堂,没空玩了呢。”
说话小大人似的,刘氏好笑:“瑄哥儿为啥非要让你二哥读书啊?你二哥读书也不咋地。”
“为了我自己呗。”沈墨瑄道,“等二哥读出个名堂,我这个弟弟肯定跟着借光,到那时别人提起我就不是谁谁儿子,而是沈墨书的弟弟,所以二哥必须上学。有我监督二哥一定能考中,娘,您说我是不是特别聪明。”
刘氏无奈,心想你一个字不识怎么监督你二哥。搬家后儿子连个玩伴都没有。他找点事做也好,只希望经此一遭沈墨书能懂事些。
次日早饭过后,沈墨瑄拉上二哥在家附近转悠。以他们家为中心,五公里半径范围内共有三家私塾。规模不等,沈墨书想选最近的,瑄哥儿没同意。
虽然都是教书先生但水平肯定不一样,若是碰上才疏学浅的先生,学一年也收效甚微,浪费银子更浪费时间。另外先生的品德也有较大影响。他二哥孩子心性,本来意志就不够坚定,他要选一位负责和品性好的先生。他打算每家都亲自看看。
沈墨书嘟囔:“都是先生挑学生,可没有学生选先生的。”
沈墨瑄不理他,第一家他仗着自己年纪小脸皮厚,撒娇卖萌硬是磨着旁听了半节课。
老先生讲的有些晦涩,只叫学生背,沈墨瑄举手问了个问题。先生不耐烦道:“一天书没读你懂个什么?想知道明日来交束脩。”
连回答学生提问的耐心都没有,怎么能当好先生?沈墨瑄对此人感官很差,再一看课堂上有学生睡觉,先生都视而不见,这家私塾便不在他选择之列了。
去第二家时刚好赶上课间休息,有俩孩子打架,被先生抓了个正着,沈墨瑄趴在墙头看了全程。明显是衣着华丽的学生欺负家境不好的孩子,但先生却训斥了穷人家的学生。先生走后那富小孩儿洋洋得意地说:“就打你了,先生也不敢把我怎么样。”
沈墨瑄从他二哥肩膀上下来。师者,传道受业,自身不正何以育人。
第三家是陶家私塾,倒是离他们家最近。陶先生以为是沈墨瑄要上学,便问他都读了什么书?会写多少字?
沈墨瑄笑眯眯地说:“先生,我还小呢,不着急上学,我二哥先来。”
弟弟送哥哥上学,陶先生觉得有意思。这孩子透着聪慧儿,说话干脆利落、条理清晰,比私塾十几岁的孩子都强。他突然很想看看这孩子在读书上的天分。
“也不小了,我这里有比你还小的学生,不如你跟你哥一起来吧。”
先生这是相中他弟了,沈墨书在一旁憋笑。沈墨瑄连连摆手。“不了、不了。”他生日小,再过两年开蒙都不晚。“先生!我家刚搬到柳树巷,所以我二哥就换了私塾,家父打算让他明年参加县试。”
沈墨书眼睛瞬间瞪得老大,明年下场这事他怎么不知道?他爹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他盯着弟弟看。沈墨瑄连个眼神都没给他。“所以还请先生严加教导。”
“哦?”陶先生重新打量沈墨书,相比来私塾启蒙的孩童,他更喜欢教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