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第 51 章
清晨的雾气尚未散尽,苏婉音已经和春香婶忙活开了。
建筑队那边的单子丢了后,考虑到上次市管队的事儿,苏婉音只得先让小梅回家了,一来仅仅只是村子周边的客流量,春香婶已经足够了,二来两个人帮忙着实有些显眼了些。
估摸着春香婶也提前跟小梅透露了些情况,所以两人也算好聚好散。
苏婉音心里琢磨着去城里开店可以叫上小梅,春香婶这边顾着儿子已经说过不会跟着去城里常驻。
新定制的玻璃罩柜台擦得锃亮,里面整齐码放着白胖的包子、金黄的油条,旁边的小黑板上用粉笔清晰地写着价格,一目了然。
“婉音,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春香婶一边将刚出锅的卤豆干夹进盘子,一边忍不住感叹,“这玻璃罩子一装,看着就干净体面!昨天好几个过路的,一看咱们这架势,二话不说就掏钱买了。”
苏婉音笑了笑,将熬好的豆浆倒入保温桶:“婶子,做生意讲究个眼缘,东西干净,人家看着放心,吃着也安心。”
这会儿可能比较少见,但在后世基本上只要是做吃食生意的必得备上一套,虽然麻烦了些,但是客人看着就放心。
摊子刚支好,老主顾们就陆续来了。大家对新柜台都很好奇,赞不绝口。
“婉音呐,你这摊子是越来越像样了!”张老汉照例是第一个,他探头看了看玻璃柜里的包子,满意地点点头,“好!这样就不怕落灰了,讲究!”
卖豆腐的李大嫂也凑过来,压低声音说:“婉音,你听说了吗?王彩凤她……她昨天支了个摊子,卖馒头和稀饭,就在村东头那棵大槐树下。”
春香婶闻言,手上动作一顿,担忧地看向苏婉音。
苏婉音却面色不变,利落地给张老汉装好包子豆浆,语气平和:“李大嫂,谢谢您告诉我,村东头离咱们这远,不影响。”
“再说了,做生意各凭本事,市场这么大,谁也吃不独食。”
她这话说得敞亮,周围几个顾客听了,都暗自点头。
有人甚至说:“就是!她那馒头能跟苏老板这比?我昨天好奇买了一个,死面疙瘩似的,跟我娘做得都差远了!”
苏婉音但笑不语。
竞争,她从不害怕,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她会让自己做那个领头的人,吃到头一份儿蛋糕的。
送走早高峰的客人,苏婉音看着空了一大半的玻璃柜,心里盘算着陆珩透露的新政策。
文件已经下来,风向确实变了,现在正是放手一搏的好时机。
“婶子,今天收摊后,我打算去城里转转。”苏婉音一边清点所剩不多的食材,一边对春香婶说。
春香婶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你想去找店面?”
“嗯,”苏婉音点头,“政策放宽了,咱们总不能一直守着这个小摊,我想找个正经铺面,以后不仅能卖早点,中午晚上也能做点简单的炒菜、面条,还能把我试做的肉松、果脯那些也摆出来卖。”
春香婶听得眼睛发亮,可随即又有些犹豫:“那得花不少钱吧?租金、装修、置办家伙什……”
“钱的事我想办法,”苏婉音语气坚定,“一步步来,先找到合适的地方再说。”
午后,苏婉音安顿好小宝,便独自一人往镇上走去。
七十年代末的乡镇,街道不算宽敞,两旁多是灰扑扑的砖瓦房,偶尔能看到一两家挂着牌子的供销社或国营饭店,门脸大多严肃刻板,缺乏生气。
她沿着主街慢慢走,仔细观察着。
这会儿敢冒头出租房子的还是少数,大多都是自家住的,想补贴些家用才会租出去。
有的房子位置好,但面积太小;有的面积够大,却藏在深巷里,人流量少。
走了大半条街,也没看到完全合心意的。
正当她有些气馁时,目光突然被街尾一个拐角处吸引了。
那里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平房,位置不错,正处于两条小路的交汇处,人来人往。
房子看起来有些旧,门板上贴着泛白的封条残迹,窗户也落满了灰,像是空置了许久。
一个在门口晒太阳的老大爷见她驻足打量,主动搭话:“姑娘,看这房子呢?”
“大爷,这房子……是空的吗?”苏婉音客气地问。
“空了好些年了,”大爷摇着蒲扇,“早先是家公私合营的杂货铺,后来关了门,就一直闲着,房主是镇上以前的陈老先生,现在跟着儿子住县里去了,偶尔回来看看。”
苏婉音心里一动:“那这房子……租吗?”
“这我可说不准,”大爷打量了她一下,“看你面生,不是镇上人吧?想租这房子做生意?”
“嗯,想开个小吃铺。”苏婉音如实相告。
大爷点点头,又摇摇头:“地方是个好地方,就是……听说这房子有点说道。”
“说道?”苏婉音疑惑。
“都是些老话,说什么风水不大好,之前那杂货铺就没开长。”
大爷压低了点声音,“不过我看啊,都是瞎传,陈老先生人不错,就是年纪大了,顾不上,你要是真心想租,可以去县里问问,我知道他儿子住哪片儿。”
谢过热心的大爷,苏婉音又绕着房子仔细看了几圈。
坐北朝南,采光好;门前有块不小的空地,可以摆几套桌椅做外摆;内部结构从窗外隐约能看到,还算规整。
至于风水……
她一个穿来穿去的人,还是更相信事在人为。
心里记下大爷提供的地址,她决定尽快去县里一趟。
回去的路上,经过公社大院门口,恰好碰到陆珩从里面出来。
他穿着一身半旧的军便装,身姿笔挺,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苏同志?”陆珩也看见了她,快步走过来,“来镇上有事?”
苏婉音也没隐瞒,把自己想租店面的事说了,顺便提到了街尾那处房子。
“你说的是陈老先生那处旧宅吧?”
陆珩显然对镇上的情况很了解,“位置确实不错,空着是可惜了,陈老爷子我认识,是个通情达理的老人家,他儿子在县农机厂工作。”
苏婉音没想到陆珩居然认识房主,心中一喜:“真的?那……陆同志,您觉得我能租下来吗?”
看着她眼中闪烁的期待和不易察觉的忐忑,陆珩的目光柔和了些:“按理说问题不大,这样,我明天正好要去县里办事,如果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