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 17 章
事实证明,老庄头确实是个值得信赖之人。
他亲自奔赴永寿县,只为焦炭一事奔波操劳,毫不含糊。
李瑶对这位老管事极为放心,即便心中有所顾虑也无妨。
毕竟他那些属官根本指望不上,这些人整日醉心于攀附权贵,一心只想着重返长安城飞黄腾达,哪还有心思办实事?
更别提让他将机密之事托付于他们了,那简直是自找麻烦。
等过些日子,寻个由头便将这等人打发回他魂牵梦绕的长安吧,眼不见为净。
省得此人碍手碍脚,妨碍自己闷声发财。
李瑶可不希望将来某日回宫之后,发现自家底细被人摸了个通透,甚至被偷了家底,那可就悔之晚矣。
这座看似偏僻的庄子,早已悄然焕然一新。
铁匠铺里炉火不熄,锤声昼夜不绝,火星如星雨般飞溅。
铁匠们干劲十足,脸上泛着油光,手上的活计却一丝不苟——原因无他,王爷给的工钱,足足是市价的两倍,还按月发放,从不拖欠。
更妙的是,每逢节令还有赏银、酒肉,家中孩童还能入庄塾读书,免去一切杂费。
这般待遇,别说在这乡野之间,便是长安城里的匠作监也不过如此。
当初还后悔跟来的工匠们,现在一个个都无比的庆幸,暗暗的嘲笑当初放弃跟着王爷的人。
李瑶深谙“欲使马儿疾驰,必先饱其草料”的道理,绝非前世那些压榨劳力、吝啬刻薄的资本家可比。
他深知激励之道,也懂得人心所向。
系统界面终于弹出那句熟悉的提示:“任务完成”。
李瑶嘴角微扬,毫不迟疑地转身离去。
任务既已达成,还留在原地晒太阳作甚?毫无意义。
他信步穿过田埂,途经庄塾时脚步一顿,侧耳听了片刻,结果眼皮打架,昏昏欲睡。
就……
这么教书的吗?
溜了溜了,完全不想继续听。
如今庄中再不见孩童在田间乱窜、溪边嬉闹。
所有六岁以上的孩子,一律入庄塾读书,半日习文,半日习武。
对那些庄户人家而言,这无疑是一桩大好事。
过去虽早已习以为常,但心中始终悬着一根弦。
生怕孩子走失,若被拐子掳去,怕是此生再难相见。
而自从李瑶到来之后,整个庄子的安全状况可谓稳步提升。
为了保障王爷的人身安危,哪怕属官再不尽责,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真要是出了差池,别说重回长安、升官晋爵,恐怕连脑袋能不能保住都是未知数。
李隆基把儿子赶出皇宫,但儿子还是亲生的,该安排的护卫,还是安排跟着的。
李瑶也不浪费资源,顺势将这些护卫加以利用,组织他们教授庄户们一些基本拳脚功夫,强身健体之余也能防身御敌。
同时设立昼夜巡逻制度,严防外人潜入探查。
否则,觊觎他庄中秘密的人只会越来越多,防不胜防。
“大王,大生意来了!”小庄一脸喜色地跑来禀报。
自从他父亲前往永寿县办事,他便暂代职责,将庄务打理得井井有条,颇有几分少年老成的风范。
“哦?什么大生意?”李瑶正伏案疾书,绞尽脑汁回忆白糖的制作工艺,闻言抬起头,略带疑惑地问道。
“都是来定曲辕犁的。”小庄笑着说道。
“咦?之前不是都抢着买脱谷机吗?”李瑶眨了眨眼,有些意外。
“那是因为最近有人来看脱谷机演示,恰好看见咱们庄里的农夫用曲辕犁耕地。”小庄满脸自豪,“犁得又快又深,土翻得均匀漂亮,好几个大户当场就试了手,立马拍板交定金下单!”
李瑶闻言眼睛一亮,曲辕犁的推广本就是他计划中的一环,没想到竟借着脱谷机的东风火了起来。
他跟着小庄来到农具坊,只见几个外村的庄户正围着木犁啧啧称奇,其中一个黝黑的汉子拍着犁辕笑道,“这玩意儿可比咱那直辕犁省劲儿!俺家那三亩坡地,以前得俩壮劳力拽着走,现在俺一个人就能拉着跑,一天能多耕半亩地!”
“让木匠坊加派人手,木料不够就去后山砍,优先供应曲辕犁的订单。”李瑶心中得意,面上却不动声色,只对小庄吩咐,“对了,别忘了教每个买犁的人如何用这犁,省得他们回去瞎摆弄弄坏了。”
“大王放心。”小庄胸膛拍的梆梆响。
“哦对了,再承诺,若是一年内曲辕犁坏了,包维修。”李瑶想了想说道。
正说着,系统界面突然弹出新提示:【触发支线任务:推广改良农具】。
李瑶挑了挑眉,这倒是意外之喜。
他扫了眼任务奖励——不仅有良种,还有一份“简易水泥配方”,顿时来了精神。
水泥!
正是他之前一直没想起来的,最多有点模糊的记忆,真是缺什么来什么。
只要能够在一个月内,将曲辕犁给推广出去,他这水泥配方就到手了!
这还等什么,铁皮的不好做,木头的还不好做吗?
一时间庄子热闹非凡,木工坊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