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天津没有晴天
顾言先生**。
死于一场据《庸报》报道,是“令人扼腕”的化学实验事故。
报纸上用了一个不小的版面,刊登了他那张从德国护照上翻拍下来的、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黑白照片。
下面的文章写得情真意切。
说他是“帝国与新中国亲善的桥梁”。
是“为东亚科学事业鞠躬尽瘁的青年才俊”。
文章的最后还配上一句不知道,是从哪本德国诗集里抄来的酸溜溜的悼词:
“一颗智慧的星辰陨落在了他所热爱的黎明之前。”
但这则新闻在天津卫里,早已被更大的新闻所淹没,比如皇军在珍珠港和东南亚的“赫赫战功”……
只有在一些特定的圈子里,才荡开了一圈圈不足为外人道的风波。
在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办公室里。
汪时和齐燮元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据说都沉默了很久。
他们像两个输光所有赌本的赌徒,看着那张本该属于他们的最大的王牌,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废了。
那座他们寄予无限厚望的莲花制药厂,也随着那场大火和那个唯一掌握着核心技术的年轻人的一同逝去,彻底变成了一个无法兑现的笑话。
两人之间刚刚才建立起来那脆弱的利益联盟,也瞬间土崩瓦解,又重新回到相互猜忌相互拆台的老路上。
在1855部队的实验室里。
小野寺信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一天。
没有人知道他在里面做了什么。
只知道从那天起这个一向以冷静、克制著称的医学博士,脾气变得异常地暴躁和阴郁。
他失去了自己的前途。
而在军统天津站的秘密据点里。
沈清芷在听完手下关于“顾言之死”的汇报后。
也只是平静地将手中那份高阳熬了两个通宵,才制定好的关于如何利用和策反顾言的“第二套方案”,默默地扔进了字纸篓里。
然后点燃一根细长的女士香烟,对着窗外那片天空发了一下午的呆。
没有人知道她那张美丽的面具之下,到底在想些什么……
而这些人只有一个人的悲伤是真实的,也是最无声的。
松平梅子是在第二天的下午,才收到那个管家派人送来的锦盒。
她打开锦盒,里面装的是一封很薄的,没有任何署名白色的信。
信纸上是那个人特有的流畅而又带着一丝不羁的笔迹。
“梅子小姐,见信如晤……”
她看着那封信,从黄昏看到了深夜,又从深夜看到了黎明。
将那短短的几页纸,反反复复看了不下一百遍,仿佛想从那冰冷的字里行间,找出一丝那个人还活着的证据。
他没有哭。
一滴眼泪都没有。
只是觉得冷,一种从骨头缝里透出来的那种彻骨的寒冷,冷得她浑身都在不受控制地发抖。
她想起那个同样寒冷的夜。
在戏院的包厢里,那个男人用他自己的身体为她挡住了那致命的一刀。
她也想起了在医院的病房里,那个男人看着她说出的那句同样是充满了悲悯的话。
“你活着累吗?”
她活了二十八年。
第一次有人问她累不累,也第一次有人看穿她那华丽高贵的外壳之下,那颗疲惫孤独的心。
她本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
一个能听懂她的知己。
却没想到,那只是一场短暂、绚丽、令人心碎的烟火……
三天后。
松平梅子安静地登上那艘从塘沽港开往神户的轮船。
临行前,她做了一件事,动用她哥哥松平秀一的关系。
将那个被关押在1855部队特别处置室里,代号为007的华夏女孩,以“需要一个贴身仆人”的名义,要了出来。
然后,她为她办了一份崭新的“良民证”,给了她一笔钱。
在码头,这充满离别气息的刺耳的汽笛声中,对那个一脸茫然和怯懦的江南女孩,说了最后一句话。
“他让我好好地照顾你。”
“现在我能为你做的就是,给你自由。”
“以后就靠你自己了,记住……活下去,像野草一样活下去。”
说完松平梅子便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上那通往未知和宿命的未来舷梯。
天津的风,最终平息了,像一锅烧开的水在熄了火之后,慢慢地冷却恢复平静。
只是水面上还漂浮着几片无人问津的狼藉。
起士林西餐厅,依旧在放着那靡靡的爵士乐。
只是那个拉着一手好提琴的白俄老头,不知何时已经不见了。
换成了一个更年轻的,无家可归的犹太人。
军统天津站在经历了一次,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之后,也暂时偃旗息鼓。
那个曾经像一朵带刺的黑玫瑰般,惊艳了整个天津卫的伶人小组,也仿佛一夜之间人间蒸发了。
没有人知道她们去了哪里。
整个天津卫又恢复往日,那种充满了**和麻木的畸形和平。
仿佛那个曾经像一颗流星短暂地,划破这座城市夜空的名叫“顾言”的男人,和他所掀起的那场短暂的风暴。
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
时间倒回,1941年冬,冀中平原。
一支衣衫褴褛,但眼神却坚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