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小说网
《一个人的长征》

第233章 故土与故人


去延安的路,很长,也很难走。

一九四二年的华北,被日本人那所谓的“囚笼政策”分割得支离破碎。

一道道的封锁沟,一座座的炮楼,像一条条丑陋的蜈蚣,盘踞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将村庄与村庄、县城与县城之间那本就连着筋骨的血脉,都给硬生生地切断了。

陈墨是跟着一支负责向总部押运“特殊贡献物资”——主要是从日军手里缴获的电台和药品的小分队一起上路的。

说是小分队,其实也就十几个人和几匹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骡子。

他们不能走大路。

只能像一群昼伏夜出的真正的“土八路”,在那些只有当地老乡才知道的羊肠小道和干涸的河床里穿行。

白天躲在某个废弃的窑洞或者事先联系好的老乡家的地窖里睡觉。

到了晚上,才敢借着星光的掩护继续赶路。

日子过得很苦,也很单调。

每天除了走路,就是啃那同样是又干又硬的黑色杂粮饼子。

有时候运气好,能从路过的村庄里换到一点野菜或者几个地瓜,那就算是打牙祭了。

但陈墨的心却不像这路这么苦,反而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踏实。

因为他的心里有了一个念想,一个支撑着他走下去的念想。

延安。

林晚。

**自己到了那个黄土高原上的圣地,到底能不能找到那个傻丫头还活着的消息。

也不知道自己那个看似荒诞的“去敌后,寻找她”的申请到底能不能被批准。

他只知道。

他必须去,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去试一试。

队伍走得很慢,走了近半个月才刚刚穿过山西,进入陕北的地界。

这里的土地和太行山里不一样了。

山不再是那么陡峭、险峻,变得圆润而又苍凉。

一道道的黄土塬,一道道的深沟,在广袤的大地上纵横交错,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脸上那深刻的皱纹。

树也少了,到处都光秃秃的黄土,在灰黄色的天空下,显得格外的单调和荒凉。

但这里的人却和这片土地一样,有一种说不出的坚韧和厚重。

这天傍晚,他们在一个名叫“赵家坳”的小村庄落脚。

村子很穷,几十户人家都住着那种最原始的土窑洞,连一间像样的砖瓦房都看不见。

村里的百姓穿的,也都是自己用羊毛捻成线织成的黑乎乎的羊皮袄和毡帽。

脸上都带着那种被黄土高原的风沙,吹了几百年的深刻的皱纹和一种麻木的平静的眼神。

接待他们的是村里的村长,是一个满脸皱纹精瘦的老汉。

他很热情,把他们这十几个是风尘仆仆的“公家人”,当成了最尊贵的客人。

不仅让出了村委会那唯一一间最宽敞、最暖和的窑洞给他们住。

还让自家的老婆子杀了家里,那唯一一只还在下蛋的老母鸡,给他们炖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鸡汤。

“同志们,辛苦了。”

老村长端着一碗滚烫的酒糟酒,对着带队的八路军小队长憨厚地笑着。

“咱们这穷山沟沟里,也没啥好东西。就这点自家酿的薄酒。给你们去去寒。”

小队长同样是农村出身的朴实的汉子。

他知道这一锅鸡汤、一碗酒,对于这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来说意味着什么。

他端起碗,眼圈红了。

“老乡使不得,使不得啊,咱们八路军,有纪律……”

“啥纪律不纪律的!”

老村长的眼睛一瞪。

“俺就知道,你们是给咱们穷人打天下的好队伍!”

“俺的娃也在队伍上!是贺老总的兵!”

“你们就跟俺的娃一样!回家了,哪有不喝口热乎汤的道理?!”

“谁要是不喝,就是看不起俺们赵家坳!”

话说到这个份上,再推辞就显得生分了。

小队长只能将那碗滚烫的辛辣的酒一饮而尽。

饭桌上,气氛很热烈。

村民们和战士们围坐在那热乎乎的土炕上,像一家人一样拉着家常。

陈墨没有喝酒,安静地坐在一旁,喝着那碗香气扑鼻的鸡汤,听着他们那带着浓重陕北口音的交谈。

他听老村长吹嘘着自己年轻时,赶着羊群去“走西口”的光辉岁月。

也听一个年轻的八路军战士红着脸讲述着,自己是如何在上次反“扫荡”中用一颗**炸掉了鬼子的一挺**,还因

上一章 目录 停更举报 下一章
小说推荐: 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大逃荒!全家齐穿越,手握空间赢麻了! 半生不熟 小领主 还爱他! 反派不想从良 非职业NPC[无限] 病美人和杀猪刀 灵卡学院 迷津蝴蝶 大宋市井人家 少女的野犬 和嫡姐换亲以后 在O与A中反复横跳 开局为神子献上名为“爱”的诅咒 从鱼 吃瓜吃到自己死讯 还有这种好事儿?[快穿] 跟全网黑亲弟在综艺摆烂爆红 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 拆迁村暴富日常[九零] 风月无情道 强者是怎样炼成的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姐姐好凶[七零] 肉骨樊笼 动物世界四处流传我的传说[快穿] 草原牧医[六零] 龙凤猪旅行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