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掌中栖雪(六)
“那时朕于病中苏醒,见一众朝臣围聚上来,也不知是盼望朕安好,还是等着朕的遗诏。”
冷清寂静的大殿内,一箸香静默燃烧着,香烟顺着透过窗棂的光线攀爬,徐徐攀上金丝楠木的梁柱。
几个炉子中的银炭烧得哔剥作响,驱走周遭寒气,也熏得人口舌干燥。
炭炉簇拥着主位,座上披衣而坐者,正是当朝皇帝孟壅。
圣人一语掷地,臣子听了惶恐顿首。
“陛下不可妄语——”
皇帝孟雍只摆手笑道:“无妨无妨,圣人尚且百无禁忌,你怎么还信这种妄诞?”
见天子只将其视作玩笑话,尚泓才缓缓抬起头来,笑着道:“诸位大人也只是忧君心切,绝无他意。”
孟雍听罢这话,又走下主位,在大殿里来回踱步,奚落起他来:“这会,你又愿与他们为伍了?”
尚常侍一颗悬着的心刚放下,便又开始咋舌。
孟雍遂不理会他,转而看向一旁跽坐的祝大人:“已近岁暮,北地之事仍未了,朕这一口气还闷在胸中,祝卿可有法子治一治他们?”
祝从嘉离席而拜,回道:“屡屡阻挠在北地重修观星楼,或许只是为首几位大臣的意思,众臣未必愿意阻拦陛下。但使王氏与梁氏两家沆瀣一气,必会有群臣附和,剩下些零落的声音,便听不见了。”
皇帝又问:“那当如何?”
祝从嘉道:“成年皇子当中,只有皇子觉封了王,转眼二皇子也到了出宫开府的年纪。陛下不如趁此时提拔陈氏,顺道拉拢崔氏,余下的那些便趁着冬至宴赏,敲打一番也好。至于前往北地之事,尚缺少一个契机,重修旧楼算不上一个好由头。此为微臣拙见,陛下不必尽信,不妨问问太史令与其他臣僚的意思。”
孟雍道:“陈氏为二皇子母族,尚书令陈柯已是当朝宰辅,不作打压也就罢了,卿为何反其道而行之?”
祝从嘉道:“王粱两家怎忍见陈氏坐大呢?”
皇帝听完抚掌而笑,直言:“便依祝卿所言。”
笑声响彻大殿,尚常侍立在一旁,不觉抬袖揩汗,真真是好一对昏君与奸臣。
孟雍又走回主位落座,再抛出一问:“祝卿以为,朕膝下四子如何?”
祝大人听了皇帝的发问,顿了良久不言。
自废后幽禁冷宫以来,陛下头一次提及四子,将三皇子也囊括在内。
也许是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又经祝大人提醒,他终于想起来自己在冷宫中还有个儿子。
祝从嘉正忖度着,怎样一套说辞,才能使得病未痊愈的天子既不动怒,也不动气。
“怎么?”永朔皇帝复又发问,“世人都说你博学,天下之事无所不晓,朕随口一问竟将你难倒了?”
祝从嘉避席长拜,回道:“君王一言一行皆关乎社稷,是以臣不可以随意答。微臣以为,皇子觉武勇过人,论及操戈演武之术无人能出其右,只是独断而专行,性情有待磨练。皇子晓自幼聪颖,机敏善辨,论才学为众皇子之首,奈何多谋寡断,心性有待磨练。皇子望尚且年幼,却明于事理,勤学刻苦,颇得太傅赏识。只是论及性情,太过温和,易被旁人左右。
“至于三皇子孟闻——”
这是许久不被提起的一个人了,祝从嘉顿了顿,却又给陛下卖了个关子:“已经多年不见,臣对此知之甚少,故不敢妄自断言。”
永朔皇帝一手撑着扶手,一手轻敲金炉壁,沉思片刻,说道:“那你且说说,他少时如何?”
祝从嘉道:“三皇子少年时好文,不专武,比之前两位皇子资质略平庸了些。可微臣依稀记得,多年以前三皇子在林场猎鹿,以幼鹿待哺为由,不忍射杀母鹿,从而被他人抢去先机。”
皇帝问:“祝卿此话,是褒还是贬?”
祝从嘉道:“能挽弓猎鹿的英杰常有,年少赤忱却最是难得。放在从前,谁人不称赞三皇子宽厚,有仁德之心。”
孟雍又道:“祝卿的意思,是几位皇子各有千秋,但属二皇子晓品性才学最佳?”
祝从嘉拱手再拜道:“微臣方才所言,是以衡量一个臣子的标准,而非出于立储的考量。私以为在社稷面前,四位皇子皆不及陛下。”
“哈哈哈哈——”皇帝抚掌大笑道,“祝卿啊祝卿,何时与那些宦官学来的溜须拍马,哄朕开心?”
祝从嘉道:“微臣所言皆出自肺腑,若陛下咨臣以立储之事,仅听臣一人之言或许有失公允。不过料想陛下自有定夺,立长立嫡皆循旧例,废长立贤亦是情理之中。”
“你说的对,朕的确该先见一见他。”皇帝一挥广袖腾出手来,吩咐道,“尚泓,置笔研墨……”
尚泓刚应声上前,皇帝忽又转了念头。
“罢了,还是再等等。”
尚常侍此时问了一句:“今年冬至,西苑份例如旧吗?可还需要再赏赐些什么?”
皇帝摆了摆手,道:“如旧,你自行决断吧。”
十一月廿九这天是冬至,民间常言若冬至落在月尾,这个冬日将极长久而寒冷。
本来还说今年不如何冷,月末雪又厚了起来。
天气竟也如斯反复无常。
太史监一群神棍占吉报丰,将这一场压塌松枝与屋顶的大雪吹嘘成了丰年瑞雪,直言今年逢上了祥冬,明年必定海晏河清,盛世清平。
皇帝听后大喜,群臣纷纷上书拜贺冬节,领了赏赐归家团圆。
阖宫上下挂起了灯,喜气洋洋,寻常宫人也能分得一碗娇耳。
静和宫里也有贵主来,是崔太常家的女公子崔月仪。宴后,宜夫人特地邀她到暖阁里吃茶。
热气腾腾的娇耳端上了桌,几个小宫女聚在一起,彼此汲取一点暖意。她们望着那燎香生烟的暖阁,又想起刚刚踏入其中的客人,不由好奇。
其中一个说道:“你们方才看到了吗?今日崔太常家的女儿进宫,宜夫人还请她到了咱们宫里来,当时二皇子也在呢。”
另一个小宫女嘴里娇耳还未咽下,便忍不住附和着:“我藏在柱子后偷偷看了一眼,崔女郎发髻梳得高高的,簪着花树金步摇,腰间缀满琳琅玉,一身打扮漂亮极了,莫说是贵女,说是神仙中人也不为过。”
“随大人们入宫拜贺的家眷不少,夫人却只请了崔家女郎,算下来二皇子正到了选皇子妃的年纪,莫不是早就钟意于她?”
“兴许吧,崔家女郎那么漂亮,崔太常又与夫人的父亲交好,夫人自然喜欢的。”
忽有个小宫女天真发问:“那兰姊姊怎么办?”
此刻提起她,难免有些不合时宜,众人不知怎么接话了。
有个宫人捏了捏她的脸,笑道:“我的傻阿颜,纵使殿下待她再好,她终归和我们这些做奴婢的一样,和京城里那些女郎是不同的。”
阿颜不解道:“可是夫人也喜欢她啊。”
“喜欢又如何?你瞧襄王府里侧妃媵妾多得数不尽,正妃却只有一位,到底是两回事啊——”
“住口!”
一声呵斥打断了饭桌上的闲言,众人都回头看去,来人正是宜夫人身边的掌事宫女紫裳。
几人倏然寂静,谁也没再开口。
紫裳道:“夫人怜恤宫人平日里辛苦,给了赏赐许你们休息,你们反倒在此处碎语,仔细你们的舌头!”
一时间碗筷都搁下,宫人们慌忙站起来,三言两语为自己辩解:“姑姑,我们知错,下回不敢了。”
紫裳望一眼暖阁的方向,又回过头来瞟几人一眼,训斥道:“贵主尚还在宫中,若有半句闲言飘进了她耳朵里,夫人唯你们是问!”
宫人们再三保证,这些小事也就翻了篇。
紫裳一摆手,本要打发了她们,竺影恰在此时捧着一尊梅瓶从这处经过。
她似是什么恶语都没听见,只当作无事发生,笑吟吟看向紫裳道:“谁竟惹姑姑生气了?客人还未走就训斥起人来。”
紫裳冷笑道:“怪她们记吃不记打,得些好处便不知轻重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竺影笑意不改,也学着那阴阳怪调,“夫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