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 章 自力更生
生产科长首先发言。
“方老板,不是我们不想办法,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设备老化,资金短缺,这些都是硬伤。”
“正因为是硬伤,才要下硬功夫。”**目光坚定,“我有个想法,咱们能不能在保证主产品生产的同时,开发一些副产品?”
“副产品?”众人都愣住了。
“对。”**走到矿区地图前,“我观察过,我们的尾矿中含有不少有价值的元素,能不能进行二次利用?还有,矿区这么多空地,能不能搞些种植养殖?”
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
老技术员摇头:“方老板,这恐怕不行吧?咱们是矿山,不是农场。”
财务科长却眼睛一亮:“我觉得可以试试,尾矿利用在国内已经有成功先例,如果能搞成,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大家达成共识。
成立综合利用车间,开发尾矿资源,同时利用矿区闲置土地,发展种植养殖业,解决职工伙食问题。
说干就干。
**亲自带队,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尾矿成分,联系科研院所寻求技术支持。
同时,安排后勤科开垦荒地,种植蔬菜,养殖家禽。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这天清晨,**刚到办公室,就看见一群老工人堵在门口,个个面色不善。
“方老板,我们有事要反映。”带头的老师傅姓周,在矿区工作了三十多年,很有威信。
“周师傅,请进来说。”**客气地将他们请进办公室。
周师傅却不进去,直接站在门口说:“方老板,我们听说要在矿区搞种植养殖,这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点头,“这是为了改善大家的生活,同时增加收入。”
“胡闹!”周师傅激动地说,“我们是矿工,不是农民,整天种菜养猪,成何体统?”
其他老工人也纷纷附和。
“是啊,这不太丢人了吗!”
“矿工就要有矿工的样子!”
**耐心解释:“老师们傅,现在矿区困难,我们要想办法自救,种菜养猪不是丢人的事,能改善生活,有什么不好?”
“反正我们不同意!”周师傅态度强硬,“要搞你们搞,我们矿工不参与!”
这场争执很快在矿区传开。
年轻工人觉得**的想法好,老工人却认为有损矿工尊严,双方各执一词,矿区的工作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王海得知后,劝**:“要不就算了吧,为这点小事影响团结不值得。”
**却摇头,“这不是小事,老工人们的思想不转变,矿区的改革就难以深入。”
他思考良久,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第二天,**请周师傅等老工人到办公室,桌上摆着几份资料。
“周师傅,您看看这个。”**递过一份文件,“这是国内第一大钢厂的经验,他们在厂区搞绿化种植,不仅改善了环境,还增加了收入。”
周师傅戴上老花镜,仔细翻阅着。其他老工人也凑过来看。
“还有这个……”**又递过一份资料,“是小庆油田的做法,他们在生产基地发展农副业,解决了职工家属就业问题。”
老工人们传阅着资料,脸上的表情逐渐缓和。
**趁热打铁:“老师们傅,我理解你们的心情,矿工确实要以采矿为本,但现在情况特殊,我们要灵活应对,再说,发展副业不影响主业,反而能促进主业发展。”
“人家国营大厂都能做这些事,我们为何不可?”
周师傅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方老板,你说得对,是我们老顽固了,只要能救活矿区,种菜养猪也不丢人!”
老工人们的思想通了,矿区的工作顺利推进。
综合利用车间很快建立起来,从尾矿中提取有价元素。
闲置土地上,蔬菜长势喜人,猪羊成群。
一个月后,综合利用车间首次盈利,虽然只有两千多元,但让全矿职工看到了希望。
更让人惊喜的是,矿区的农副业不仅改善了职工伙食,剩余